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淄博经济开发区: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赋能经济特区发展

   2021-02-08 山东淄博经济开发区
75
核心提示: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双招双引”的主战场、新旧动能转换的聚集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淄博经济开发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双招双引”的主战场、新旧动能转换的聚集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淄博经济开发区为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新区划转工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早谋划,大力推进,瞄准效益最大化,大胆革新,积极探索,通过系列改革,改出了动力、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成绩,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聚焦“发展定位怎么明确”。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发〔2019〕14号)精神,淄博经济开发区针对制约当前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深度剖析、理清思路,有序开展了体制机制改革和功能区整体划转。由市委副书记兼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统筹协调经开区整体改革和划转工作,确定了以绿色高端产业为主导、以集约集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开放、品质活力、宜业宜居的生态产业新城为定位,聚力打造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先行区、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生态涵养区。
  二、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聚焦“社会职能怎么剥离”。按照“两剥离一加强”的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该管的坚决管好,不该管的彻底放下,将社会事务全部剥离给区综合事务服务中心承担,协调南定镇、傅家镇、沣水镇,统筹社会事业、农业农村、信访维稳等工作。成立淄博生态产业新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承担经开区的政府投融资项目管理、与社会资本合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等工作。在功能区划转面积扩大3倍的情况下,经开区仅保留设置10个行政工作机构、招商及服务保障等5个专业机构。实现了剥离社会职能、聚焦主业主责一步到位,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推进队伍精简、素质提升,聚焦“干部队伍怎么配置”。改革过程中,人才是关键,按照“全体起立、全市统招、比选择优”的原则,实行全员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市选聘工作人员,经过资格审查、择优比选、组织面谈、实地考察等环节,选聘管委会工作人员。根据功能区划转需要,从南部区域办转隶7名工作人员,从张店区调入45人,实际到位后人员控制在128人。为有效激发开发区后续发展活力,开发区管委会人员留出25%的员额42个岗位,中层副职岗位预留出一定的数量,立足未来,为干部成长和后续引进人才预留空间。
  四、引进专业团队、企业运营,聚焦“园区发展怎么运作”。坚持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引进有实力的央企国企,进行标准厂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开发布局。引进中铁建公司,总投资1000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成片区改造方面进行大规模、一次性的饱和投入开发建设。由经开区投资发展集团承接旧村改造、项目建设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已召开5次。同时,加强与其他公司的交流合作,运用EPC+F等形式,采取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放大投资强度。
  五、优化产业布局、功能分区,聚焦“主导产业怎么集聚”。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商务、会展、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贸及空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新材料是经开区第一大主导产业,以山铝为龙头企业发展铝基新材料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发展铝型材、第三代铝-锂合金、全铝车身等高端铝制产品,高标准打造世界级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商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火炬能源公司,推进军民融合,利用军工产业,推进国防科技成果向经济建设转化。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以高档陶瓷、功能陶瓷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延链强链新上项目等途径,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形象、打造龙头企业、塑造产业品牌。
  六、创新绩效考核、综合评价,聚焦“创业活力怎么激发”。建立全方面的考核激励机制。在经开区内部管理方面,根据省、市下达的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双招双引”、科技创新、对外合作等关键指标和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任务,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价值贡献作为绩效评价依据,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和不同价值系数,形成“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门-个人”的三级KPI指标体系,形成市场化的分配机制,确保考出干劲、比出动力、激发活力。实行综合和考核,对派出机构和3个镇,充实反映重点工作成效评价,激励各镇高标定位,聚力攻坚。对企业,建立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主的企业评价体系,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