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刻下前行的足印。
翻开嵊州经济开发区“十三五”期间的“成绩单”,一个个数字、一项项成果,是其坚守提促并举发展主线的定力,是其咬紧实体经济不放松的毅力,更是其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耐力。
作为嵊州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嵊州经济开发区在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后,逐步发展成以工业为主、集居住商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特别是近年来,嵊州经济开发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杭绍甬同城化、高铁时代等战略叠加机遇,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步伐,推动平台改革创新、能级提升,聚焦招商选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三大主责主业,多措并举开创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度开放合作 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
纵览嵊州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每一次跨越,都在现实突围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它是反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作发展的“风向标”,是新兴产业崛起的“好望角”,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是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活跃的更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为做大高能级平台,去年5月,嵊州经济开发区2.0版正式“上线”。据了解,嵊州市对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体制机制调整,实行政区分离,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扩大核心区范围,将该市三江街道工业园区和剡湖街道城北工业区两大重要产业平台纳入其中,集中精力开展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做大平台能级。
嵊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整合后的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面积约138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产值占嵊州全市的65%以上,涵盖了该市大部分优质经济发展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根据规划,嵊州经济开发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将承担起嵊州“5+5”制造业集群最主要的培育任务,重点布局5G“万亩千亿”产业园、艇湖新兴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智能厨具产业园、联甬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领尚小镇等七大板块,为嵊州建链、强链、补链招商打下坚实基础。
高能级产业平台不断夯实、云集,进一步铸造了嵊州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强磁场”,筑巢引凤,更多的“大高好”项目纷至沓来,加速拓宽了开发区的“朋友圈”。如浙江医药、贝达药业、长鸿高科、东山精密、科元ABS、5G基站与安防设备、中国多肽产业园、中国唐诗之城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全面重塑了开发区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劲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对于省域空间的溢出效应,即将在嵊州经济开发区演绎出新的火花。就在去年9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嵊州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机制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服务集成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到2025年,嵊州经济开发区将与长三角区域节点城市形成快速互联互通、开放的要素承接网络。
点亮科技之路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为新兴产业预留充足空间的同时,传统支柱产业也在嵊州经济开发区内焕发出新的活力。巴贝集团旗下的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七年磨一剑,成功实现了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产业化。工厂化养蚕,不仅颠覆了5000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养蚕模式,更攻克了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
工厂化养蚕项目是嵊州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嵊州经济开发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首位战略,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确保开发区在科技研发等各项创新指标上领跑嵊州全市。
在讲好“巴贝故事”的同时,厨具产业在科技创新上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嵊州市是国内三大厨具生产基地之一,厨具整机及配套产量占全国30%,集成灶产销量占全国65%。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做支撑,嵊州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和人才的有机结合,尤其是打造科创中心、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研发飞地”等平台,为厨电企业技术创新、行业设计、智能制造、物联网建设等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是嵊州市与地方高校共建的第一所研究院,重点围绕厨具产业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在这里,可以看到先进设计与制造研发中心、智能技术与物联网研发中心、工业设计研发中心等平台,还能看到多名教授与研究生一起,埋头研讨模块化厨房、智能厨房等课题的场景。
“我们帮助嵊州厨电企业开展应用性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拓宽科技合作领域,赋能企业人才发展,让嵊州厨电产业更快地向智能化发展。”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研究院已经帮助10多家厨具电机企业解决了相关行业问题。
如今,在嵊州经济开发区这个“棋盘”上,“星”罗密布,群“星”荟萃,众多“智慧大脑”在这里交流碰撞,用思维的“火花”点亮了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的征途。
展望“十四五”,嵊州经济开发区在继续保持“十三五”期间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牢牢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全力构建以艇湖科技城为核心,科创平台、高校及企业研究院竞相发展的创新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投资发展新动力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在各地竞相发展的今天,区域之间的发展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比拼。按照“筑巢引凤”的原则,近年来,嵊州经济开发区全面提升软硬两方面因素,紧紧围绕服务企业这一抓手,多维度提升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助企惠企样板区。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兴旺的有力保障。在嵊州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改善的红利已显现。
“从对接投资意向,到一次性腾出200多亩项目用地,再到正式签约,仅用了21天!”谈起自己回乡投资的长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嵊州乡贤陶春风的言语中充满感慨。如今,这个投资50亿元、嵊州近年规模最大的乡贤回归项目,正快速推进。
企业的投资,正是对嵊州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的认可与正向鼓励。嵊州经济开发区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投资者,并凭借嵊州港、杭绍台高铁高速、甬金铁路、G527国道建设等打造优良交通地理区位,以奔跑招商、“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大项目招商、亲情乡贤招商等定位精准招商战略,助推开发区经济大发展。
企业有所呼,政府必有所应,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坚定的承诺。嵊州经济开发区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闭环运行,从“一站式”到“一窗式”转变。此外,嵊州经济开发区还将“三服务”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结合,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同时针对企业疑难杂症开展走企业、挖潜力,做到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瞄准靶心破难题。
嵊州经济开发区还承载了对城市更新、配套服务完善的驱动力。该经济开发区立足打造“科产城”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新城区,从城市功能完善向环境优化转变,从单一工业园区向中心城区转变,将城市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融为一体。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如今的嵊州经济开发区,越来越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宜居的乐园。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2021年已来,“十四五”的崭新一页已然翻开。新的一年,嵊州经济开发区将以打造“重要窗口”的“窗口”担当,为该市建设更高水平“四个嵊州”、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发展之路贡献开发区最强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