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通过搭建与江苏徐州市泉山区新兴产业战略合作平台,积极承接徐州现代产业转移,目前,园区已经吸引徐州地区企业50多家入驻萧县,不仅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推动了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谋划项目,提升园区风貌。科学规划萧县经济开发区功能布局,突出生产功能和产业集聚,打造产业新城,积极谋划闸河创业新城、孤山湖康养小镇、吴集科创新城等,合理做到产城一体化开发;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筹建开发区联合中学、综合卫生院、急救中心、消防中心等,引导产业人口适度向县城东部聚集;发展工业社区与楼宇工业、现代服务业,丰富产业业态,增强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县城东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双城对接、多组团呼应、多产业发展、多动力叠加,内外区域一体化发展扇面扩展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搭建合作平台。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培育扶持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综合运用要素配置、政策引导等手段,重点引进培育符合产业定位的防腐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龙头企业,促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限制引入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推进形成主业突出、错位发展、富有特色的产业格局;积极与徐州市泉山区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加快配套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东部永兴路、皇藏大道北延等交通路网,破解道路难题,打通全路网系统;加快园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解决供水难题,保障企业安全用水;加快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解决入驻企业租、住难题;加快安置小区建设,促进园区产城一体化。
创新发展模式,放大聚合效应。在采取“PPP”模式撬动社会投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资金支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上下游产业,实施“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提升改造”计划,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管理、运营、监控、维护和安全”等方面互联网技术改造项目研发。
明确产业导向,促进转型发展。围绕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圈,以投资融资、科技服务、创业辅导、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五增值”为主要内容,部署创新孵化体系,逐步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主导产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从政治上、大局上、长远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依法防治、精准防治、科学防治、责任防治、持续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151”工程,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扶持力度,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扶持计划,加快招引培育一批平台企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深入实施“江淮英才计划”和省、市“人才30条”,加速汇聚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积极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创新成果孵化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运营模式。为实现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选择“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即建立专业运营公司,和管委会共同承担开发区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改革,转变为由管委会和园区运营公司共同承担,从而实现“政府+市场”共治。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梳理财税、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在厂房租赁、财政补助、投资融资等方面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干货”吸引项目投资;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创优开发区“四最”营商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