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多、来钱快、老物件、靠边站。”这是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开发区(凤城街道)海子崖社区为留住村民乡愁,保留村里的“老物件”,并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介绍到附近工厂及农场打工。
“老物件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先前种地、碾场、磨粮、拉货,家家户户都派上用场。如今村民都愿意搬迁了,老物件占着空间,着实让人头疼。
多年以后,村民见到又感到亲切,放到社区收藏馆,为村民留下乡愁。”海子崖社区青年干部刘前进一边帮助群众搬迁,一边收回村民抛弃的老物件。
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李连明介绍说: 社区按照丰县开发区整体规划,近年抢抓工业强区战略,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从社区的整体美观上、基础设施配套上、农业发展“三园一方”高效上、老物件、乡音乡愁记忆上等多角度考虑,一方面改善农民种植模式、另一方面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就近工厂务工。
近年来,丰县开发区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不仅要让广大群众搬得出、住得好,还要能致富、记得住乡愁。目前海子崖社区不仅打造成美丽高效的田园风光自摘园,还与高效的智能工业园区“接”起来,大大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
海子崖社区有种植大樱桃、草莓、葡萄、红树林的好习惯,社区计划发展种植羊肚菌,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就近选择农场或者工厂去打工,今年打工人均月收入均在4000多元。与此同时,开发区将利用海子崖社区自然村搬迁,腾空出来的土地拓宽工业,依托便利的高速及未来高铁、水路等有利条件,努力打造成丰沛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不断吸纳两县周边更多的劳动力前来就业。
海子崖社区李庄自然村农民李丙玉告诉说,这些用来养牛用的食槽、平车、石磙盘、石窝子、木篓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在社区留下收藏,也是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老物件大都是历史产物,老物件装着村民一年又一年的欢乐,装着一户户来之不易的幸福,装着庄稼人粗糙的日子,众多的老物件停泊在历史的角落里。如今,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用飞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普及,这些老物件只好靠边“歇”着了。
村民李丙善家里有一对石磨子,这是村民祖祖辈辈磨面用的,养活了几代人。搬迁时不舍得丢,社区就想将石磨子收藏起来。还有不少村民纷纷捐献自家的老物件。
开发区按照十四五谋划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上统筹探索乡村经济功能,让乡村不因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而丧失乡愁乡情,为村民筑起了一条回应时代呼声的“回乡之路”。
在开发区工业园区上班的村民,还有在海子崖生态园打工村民,都投身到“智慧工业”和“智慧农业”上来,“两个轮子”转,小康路越走越宽。
在海子崖社区一河之隔的君乐宝厂子上班的李女士,每个月工资能拿到4000多元。她看到了加工牛奶的智能设备,源源不断地鲜奶出自老百姓青储的玉米秸秆,然后喂奶牛产奶,加工直至进入老百姓的餐桌,让他重新认识乡村、工厂相互依赖的全过程。
目前,丰县开发区村庄上的“将军庙”及抗战时期的红缨枪、长矛、大刀等物件,收藏与保留,有利于学党史教育,新理念,新作为,不仅保留住了乡土味,还加快了发展步伐,不断为乡村振兴及未来发展赋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