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济南高新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2021-05-26 济南高新区
56
核心提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山东始终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不断书写

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山东始终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不断书写历史、创造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入“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山东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山东是一片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山东始终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不断书写历史、创造辉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山东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发展擘画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美好蓝图,确立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要求山东“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八大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公共卫生、人才制度等九大改革攻坚,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省上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务实高效的政务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加速形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路子来。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立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总体部署,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海洋等“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创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坚决淘汰落后动能。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煤炭消费量由占全国的10.9%压减至9.4%,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十分之一。全省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4%。

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智能化技改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达7万余个。加快推动钢铁、石化、铝业等七大高耗能行业整合提升,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一批新增长点快速崛起。2020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和投资占比分别达到30.2%和51.3%。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0家、“小巨人”企业141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做强做活创新平台。整合设立120亿元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组建机制更加灵活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与中科院共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推进济南国家超算中心、康复大学等建设,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1%,比201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全力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上云用云”企业达到22.6万家。

加快汇聚创新人才。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制定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出台“人才兴鲁32条”,成立省人才集团。驻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98位,比2015年增长113%。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是上年的2.1倍,人才净流入趋势持续扩大。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指示要求,着力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统筹区域协同发展。谋划确立“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努力将山东打造成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济南、青岛两市发展能级,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健全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协同推进机制。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坚决扛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大政治责任,率先出台战略规划及5个振兴工作方案,探索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的新路子。坚决维护粮食安全,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成为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山东被确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省。

统筹陆海联动发展。聚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向海图强,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32万亿元。集中打造青岛船舶、烟台海工、潍坊动力装备等产业集群,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全国40%。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整合后的山东港口集团年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位。实行陆岸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决守好海洋可持续发展“生命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我们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紧盯痛点难点堵点,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束缚,以改革开放再领风气之先、勇立时代潮头。

着力实施改革攻坚。坚决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一年一个改革重点,先后就新旧动能转换、制度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等推出重大举措,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深化改革攻坚,形成110项制度成果,“一次办好”“一业一证”等改革成为全国典型案例。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省属企业混改户数比例接近70%,铁路、机场、港口等领域国有资本重组整合成效明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财政资金整合等取得重大突破。今年谋划确立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畅通经济循环等7个方面求突破,乘势而上把改革推向纵深。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在融入国内循环中培育山东优势,在融入国际循环中服务国家大局。省委出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重大任务和举措。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境外投资均居全国第四位。自贸试验区112项试点任务已完成104项,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初现雏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进出口、实际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30%和30.3%。搭建起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儒商大会等合作新桥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力持续扩大。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全省25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两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基本完成,60万滩区群众今年将实现千百年来追寻的安居梦。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过11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中小学“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卫生健康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推进平安山东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进入“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山东确定了“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的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