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励精图强开新天 郑州开发区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1-05-26 郑州开发区
43
核心提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这波澜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小特区”。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郑州经济技术开区于1993年4月1日宣告成立;2000年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从1993年到2021年,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

28年来,郑州经开区艰苦创业、拼搏进取,不断“长大”“变强”,于郑州东南部曾经一片荒芜的沙土地上镌刻下翻天覆地的巨变:区域面积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拓展到158.7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755万元跨越到2020年的1122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一带一路”重要的物流枢纽节点、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经开区刚满28周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樊福太表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不断为郑州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经开力量”,奋力谱写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经开篇章”。

产业集聚挺“脊梁”

这是一片产业发展的热土,处处升腾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作为全省十亿、百亿级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区域,郑州经开区拥有市场主体4.2万家,规模以上企业736家,外商投资企业106家,在区内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9家、国内500强企业53家,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代表的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和以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郑州经开区已成为全省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陆港型物流枢纽的核心区。

汽车之城,应势而起。郑州经开区已构建起完备的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拥有上汽、海马、东风日产、宇通4家整车厂、6家专用车厂、近300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30万辆,占全省的70%以上。宇通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7.6%,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跑”出世界客车销量第一;上汽郑州基地项目在经开区实现了“三年四大步、累计投资200亿元”的快速发展态势。

经开制造,崭露头角。郑州经开区已形成龙头引领、价值高端的装备制造产业生态,郑煤机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机械生产商,铁装备盾构机制造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郑州海尔建成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富泰华产值稳定在百亿级。

现代物流,蓬勃发展。郑州经开区构建了以陆港型枢纽为引领的高能级、多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集聚物流企业275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4家,建成仓储面积400多万平方米。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建成投用,成为京东物流中原地区最大的物流枢纽中心。医药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营业收入均占全省一半以上。

数字赋能,智造未来。抢抓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基建“风口”,郑州经开区加快建设全省首个5G引领数字经济转型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助推器”。近年来,郑州经开区每年谋划实施10个投资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及10类政府投资工程,掀起大开工、大建设、大发展新高潮。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夯实郑州经开区的产业硬实力。

产业兴,则经济强。一组组简单的数据,标注着郑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2020年,郑州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0.6亿元,全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三五”确定的“百千万”奋斗目标,在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居第26名,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7.4亿元,同比增长19%,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强劲态势。

把握产业演进规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郑州经开区积极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开放创新浪潮涌

越开放,越发展;越创新,越出彩。

开放发展已成为郑州经开区的鲜明标识。推进高水平开放,频频跑出“经开速度”。

东联西进、融通亚欧,“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中欧班列(郑州)形成了“九大目的站点、六大出入境口岸”的国际货运班列体系,班列网络遍布30个国家130个城市,累计开行4400多班,市场化运营程度、信息化程度和班列开行质量等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物汇中原、E贸全球,“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越来越便捷。郑州经开区是跨境电商“1210”监管服务模式的诞生地、跨境“O2O”自提模式的发源地和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实施地,率先在全国开通“9710”“9810”出口模式,打通了“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完整链条,跨境电商业务辐射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

陆海相通、一单到底,“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越来越顺畅。郑州经开区拥有铁路一类口岸和汽车、粮食、邮政等指定口岸,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了与青岛港、天津港、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的无缝衔接,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开放的层次和高度决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河南省“五区联动”的重要平台、“四路协同”的主要载体,郑州经开区抢抓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坚定走好“枢纽+物流+开放”之路,持续巩固提升全省对外开放窗口地位,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扛使命担重任。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集聚各类要素的“引力场”,是更持久的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郑州经开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压缩至20个工作日,“双十工程”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即受理即审查,积极推行工业标准地、区域评估、项目策划生成等改革措施,建立完善“首席服务官”项目分包推进机制,着力打造营商环境的“经开品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区累计备案科技型企业6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13家国家级研发中心、300余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形成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及“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在经开区设立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的前沿阵地。“双创”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开放创新,动能澎湃。在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下,郑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劲头十足。

宜居宜业显魅力

跨境电商打开万国超市,人们生活愈发多姿多彩。

作为第五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展览展示活动的一大亮点,占地5000平方米的跨境“O2O”自提馆已于5月3日在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州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全新亮相,人们在家门口尽享“全球购”的消费体验。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最大的公共产品。现代城市,宜居才能宜业。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郑州经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滨河国际新城、起步区、国际物流园区”三大核心板块规划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切实在补齐城市建设管理短板上做文章,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上下功夫,在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上闯新路,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

随着郑州经开区发展空间的拉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亟待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适应。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郑州经开区扎实推进改进城市管理和改善人居环境“双改”工作,以绣花匠心力促“美丽蝶变”。

道路延伸城市风景,承载民生幸福。郑州经开区以道路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形态业态功能更新。道路通车里程350公里,打造了第八大街、航海路等道路综合改造示范性工程,形成了连贯南北、纵横东西的道路交通体系,勾勒出清爽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环境就是民生。郑州经开区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筑牢生态底色,绿化面积30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2%,人均绿化面积达到36.7平方米。绿道总里程达98公里,全区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御风公园、滨河湿地公园、蝶湖森林公园等140多个公园游园景色怡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意生活”。

“人民城市为人民。”郑州经开区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公共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中小学午餐供应、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安置房建设提速,仅“十三五”期间交付使用安置房47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86919人;郑州十一中、经开外国语中学、郑州一中实验学校、跟谁学、高途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共同绘就美好教育的绚丽画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铸造健康经开。

产城融合、宜居宜业,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郑州经开区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二次创业”再出发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

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郑州经开区吹响了“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号角。

恰是风华正茂时,继往开来扬辉光。“二次创业”是一个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过程,需要加快速度,全面发展,使经济规模在量上、经济效益在质上都有一个大的飞跃。为此,郑州经开区提出了“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的目标,在“发展什么样的经开区”“如何发展更好的经开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拼出来的精彩。”樊福太深有感触地说,当前,郑州经开区的改革发展,如果还是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亦步亦趋,那么就谈不上“二次创业”,更实现不了高质量发展,要敢于拿起“放大镜”,寻找限制发展的瓶颈,找出制约未来的短板;敢于拿起“望远镜”,看清先进经开区的优势长处,找到制胜未来的不二法门。

“二次创业”有目标,“二次创业”也有路径。郑州经开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勇扛“让郑州东部强起来”重任,发挥好支撑郑州发展的“四梁八柱”作用,充分利用“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主战场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为根本动力,以高质量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加快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全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全省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示范区、全省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地。

对标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结合产业基础、开放优势和区位交通禀赋等因素,郑州经开区锚定发展目标,以“三区一高地”打造为方向,以制造业向全域“战新化”转型、服务业向全域高端化提质、经开区向全域数字化迈进的“三个全域化”为引领,通过实施“一二三四”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五大新增”新兴企业集群培育工程、“五大倍增”科技创新集群培育工程、“五大突破”开放集群培育工程和“五大优化”产业生态培育工程,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郑州经开区奋力续写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