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全区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显著加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等特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 总体情况
2017年,黄埔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等10项指标总量保持全市各区首位的优势;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居全市各区第二位。
(一)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1.GDP突破3千亿,占全市的15%。
2017年,黄埔区GDP3209.53亿元,增长6.6%,比去年同期增速(5.6%)提升1.0个百分点,实现年度增长6.5%的预期目标。我区GDP总量占广州市(21503.15亿元)的14.9%,仅次于天河区(4318亿元);GDP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南沙(10.5%)、天河(9.6%)、花都(8.0%)、番禺(8.0%)增速位居前列。
2.工业总产值突破7千亿,占全市近四成。
2017年,黄埔区工业总产值7568.6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59.11亿元,增长5.2%,我区工业经济占广州市总量的四成,增速比去年同期(2.3%)加快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800.84亿元,增长5.9%,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
3.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千亿,占全市近两成。
2017年,黄埔区固定资产投资1101.19亿元,增长28.6%,比去年同期增速(8.4%)大幅提升20.2个百分点,实现年度增长28%的预期目标。总量占广州市(5919.83亿元)的18.6%,比去年同期比重(15.0%)提高了3.6个百分点。
4.财税总收入突破1千亿,税收收入突破8百亿。
2017年,黄埔区财税总收入1013.36亿元,增长15.1%;税收收入819.58亿元,增长5.1%,税收总量占广州市(5185.66亿元)的1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17亿元,增长13.4%,占广州市(1533.06亿元)的10.4%,比去年同期比重(10.1%)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 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
1.高新高质企业稳步增多。2017年,黄埔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5家,累计达到1632家,约占全市总量的20%。视源股份、金域医学等5家企业成功IPO上市,全区上市挂牌企业累计49家,占全市总量152家的32.2%;中设机器人等2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全区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114家,占全市总量465家的24.5%。
2.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在汽车、电子及石油三大支柱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4.5%、27.8%和17.8%)的拉动下,2017年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57亿元,增长17.4%,比去年同期增速高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8%,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3.收入质量保持优良。2017年,黄埔区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5.5%、13.8%。其中企业所得税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受益于南航(增长32.3%)、分众传媒(增长86.5%)、乐金中国(增长2.2倍)等重点企业税收快速增长带动。区库税收收入140.20亿元,同比增长1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的87.5%,比全市平均水平78.0%高9.5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水平位居全市第一。
(三)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
1.第三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在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商贸业(增加值增长10.9%)快速增长带动下,2017年黄埔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25亿元,增长9.0%,超全市平均水平(8.2%)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0.2:59.8:40.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
2.新兴产业动能不断增强。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力提升。2017年,黄埔区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以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药品制造业产值增长23.9%;以乐金、视源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030.69亿元,增长6.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2%。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04.20亿元,增长12.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9%。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液晶显示屏、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4%、40.6%。民用无人机、医疗设备等一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产品规模逐渐扩大,带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0%,比全市比重高6.0个百分点。
二是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网上商店销售额增长18.4%,比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2%,比全区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5.4个百分点。
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LG8.5代面板、中远航运船舶购置等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发力带动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73.86亿元,增长56.2%,比全区投资增速高27.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68.15亿元,增长38.9%。民间投资518.92亿元,增长25.0%,较去年同期提升15.1个百分点。
(四) 发展动能取得新突破
1.新注册企业大量涌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17年黄埔区新增注册企业15451家,增长122.8%,注册资本总额达703亿元,增长92.8%;新批外资项目117个,增长27.2%。
2.引进重大项目成绩显著。2017年,黄埔区合同外资22.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21亿美元。引进了乐金8.5代OLED、宝洁数字中心、GE等世界500强外资项目7个,中国建筑、联通互联网、航天信息等央企项目8个,宝能、雪松、阿里云工业互联网等民营企业500强项目20个。同时,百济神州、雪松总部、宝能总部等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1.4亿元。
3.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7年,黄埔区进出口总额2662.00亿元,增长7.1%,其中出口总额1302.52亿元,增长2.6%;进口总额1359.49亿元,增长11.7%。进出口、进口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2.1个、9.4个百分点。
(五) 平台布局取得新进展
2017年,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及临港经济区实现联动发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78亿元,占全区投资的67.8%,增长39.4%,比全区投资增速高10.8个百分点。
1.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发展空间显著提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05亿元,增长63.7%,比全区投资增速高35.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68亿元,增长5.1%。知识城主干路网、安置区、产业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百济神州、GE生物科技产业园、粤芯芯片等15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
2.科学城和生物岛稳健发展。科学城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36亿元,增长29.6%,比全区投资增速高1.0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7.24亿元,增长4.4%。科学大道、开创大道、香雪大道等示范道路建成并投入使用,科学大道—开创大道总部经济区和创新中心一批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生物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7亿元,冷泉港实验室、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华南总部等高端项目落户。
3.临港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0亿元,增长52.4%。完成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保利鱼珠港项目进展顺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有待进一步加强
1.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重。2017年12月,广州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为53.2,环比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购进价格指数为55.9,较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但自2016年3月份以来,该指标已经连续22个月上涨,加重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对制造业领域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2.部分支柱产业尚未企稳。2017年,黄埔区规上工业企业减产面达到28.9%,主要集中在电子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及食品饮料三大支柱产业上。电子制造业喜忧参半,以乐金为代表的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增长较快,带动了行业上下游发展,拉动了相关关联企业较快增长;而其他传统电子产业企业,受到人工成本、原材料上涨、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光宝电子(下降12.4%)、盛科电子(下降59.6%)、京信通信(下降27.9%)、广电运通(下降27.6%)等行业知名企业减产幅度较大。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明显,产值下降18.5%(价格指数维持高位,全年达121%)。受人们健康理念的增强,消费习惯的改变冲击,以快消食品饮料企业为主的食品饮料业持续减产,全年产值仅增长2.3%,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2.9个百分点。其中百事、统一、旺旺等重点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减产,产值分别下降2.5%、3.0%、48.8%。
3.新增入统企业的经济贡献略为不足。2017年,黄埔区月度新增四上企业56家。其中,工业企业3家,完成产值37.31亿元,仅占全区总量的0.5%,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商业企业27家,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15.93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7%,拉动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7.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3家,完成营业收入7.3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2.4%,拉动全区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个百分点。
4.与天河区GDP差距扩大,比越秀区领先优势减弱。2017年,越秀区GDP达3193亿元,与我区总量仅相差17亿元(去年相差33亿元)。相比天河区,我区GDP比其少1108亿元(相当于增城区的经济总量),比上年同期差距(859亿元)扩大了249亿元。
(二)产业效益发展不够均衡
1.产业效益分化发展。汽车、电子、电力、化学四大产业贡献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成,汽车制造业利润贡献最大且增速最快,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25.0%,同比增长44.5%;其次是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居首位的电子制造业,贡献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15.6%,同比增长27.8%,但该产业收入利润率较低(5.9%),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利润率(8.8%)低2.9个百分点。我区电子产业规模大、企业多,但总体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导致产业整体效益水平较低。
2.高利润率产业效益贡献下降。近年来,受市场竞争激烈、电商快速发展冲击,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等影响,传统利润贡献大户的化工、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乏力。2017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8%,比全区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1.22亿元,下降5.9%;食品饮料制造业收入利润率10.8%,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利润率高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3.86亿元,增长2.8%。化工和食品两大产业利润增速均远低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水平。
3.新兴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2家,集中在汽车、电子、石油、化学四大支柱产业,有效带动了其所在行业产业链的完善,使资源、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更趋于合理化,反过来促进整体行业的发展。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物产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虽然有一些优质企业进驻,但缺乏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区内企业间的合作融合和资源共享不足,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新兴产业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三)服务业支撑经济增长力度减弱
1.房地产开发业的经济贡献下降。2017年全区房地产销售面积326.89万平方米,增长15.4%,比去年同期增速(64.5%)大幅回落45.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拉动GDP增长贡献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2.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 。2017年1-11月,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7.16亿元,增长10.8%,比全市增速低1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18.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3%,拉动GDP增长贡献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3.金融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2017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区GDP总量仅为0.05%。
三、下一步工作相关建议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广州开发区建区34年,新黄埔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区确定了GDP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等的目标任务。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全区上下仍需进一步压实责任、创新工作,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发展中解决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确保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推动新时代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优势资源,增强政策供给有效性
1.增强已出台政策的成效。去年以来,我区在新一轮的政策争夺战中领先一步,相继出台了“金镶玉”、风投、技改等系列政策,基本形成了促进企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政策支持。接下来,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园区、街镇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出台的系列政策,做好政策宣讲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宣讲会,座谈会、企业走访等方式,广泛有效地向企业深入宣传政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政策谋求新发展。
2.增创区域政策的新优势。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将国家和省市赋予广东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政策覆盖到我区。以推进实施广州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改革试验、知识城知识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试验及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等为契机,继续围绕重大项目引进、产业转型升级两个核心推进政策创新。同时,根据企业成长发展的阶段特征、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特点,加快研究制定检验检测、文化创意等专业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3.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的效果。加大重点企业的跟踪和服务力度,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效性。由管委会、区政府层面领导带头,全区上下继续做好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走访服务,实时收集企业反映的用地用房、学位、医疗等短期需求,及对研发投入资金、人才等长期需求,并及时开展针对性专题研究,远近结合提出解决办法。对享受政策扶持的企业进行回访,鼓励有增资扩产需求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的经济贡献。
(二)统筹招商和筹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1.树立产业链条招商理念。主攻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商,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商,加速聚集和培育一批重大项目、高成长性企业,并逐步以此为中心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打造科技产业集群,推动创新型产业聚集发展。拓展招商网络,建立项目筛选、评审、服务和退出机制,确保入驻项目的质量。
2.聚焦重大项目服务。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重点跟进科陆电子、粤芯芯片等项目,围绕项目落地做好土地、金融等配套保障,大力加快推进项目投产。继续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推动LG的OLED、偏光片项目如期动工;在人工智能产业上,推动国机智能研究院增资项目、新松智能机器人项目落地,积极引进IBM等国际龙头项目;在生物医药发展上,推动百济神州、GE中试基地、赛默飞等项目建设。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组团式集聚发展
1.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一是发挥西区、东区、永和经济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老区”的产业基础优势,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园区更新改造的需要,适时改造一批传统企业、推动园区内低效项目退出,重点引进同一产业的高端项目,打造若干专业化园区,实现传统园区提质增效。二是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对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等产业组团进行高标准规划,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纬壹科学城的理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生物医药(IAB)、新材料及新能源(NEM)等产业领域打造若干专业化园区,着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全链条企业育成体系。
2.加大对“两城一岛”、临港经济区等重点发展平台的投资建设,推动各类产业专业园区、价值创新园区的开发建设。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用好国家级平台,在知识城、生物岛建设一批配套完善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鼓励科学城内具备条件的企业利用自有厂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促进新兴产业在楼宇空间中实现集聚,形成一批亿元、十亿元乃是百亿元的楼宇式园区。
附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一览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