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杭州钱塘新区成立起始之年。根据省市战略部署,钱塘新区目标建设成为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和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上下紧紧围绕战略定位,全力抓好体制机制的整合融合,深入谋划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整体工作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向上向好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2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3.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58.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2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67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846.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8亿元。较好地实现市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目标要求。
——谋定了一批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计划。制定出台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新区“新制造业计划”。战略规划明确“一江双城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产业规划明确构建“515”现代产业体系,综合交通规划突出“四港”联动,生态规划完成成果稿,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中。
——引进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年共引进“152”工程项目5个,落地开工3个;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达768亿元,其中包括投资350亿元的积海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华瑞航空项目、投资56亿元的天境生物项目、投资50亿元的顾家智能家居及家具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
——推进了一批汇聚各方力量的战略合作项目。与浙大、浙工大和区内14所高校深化合作,共同构建“14+2+N”区校合作体系。与22家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建设政银企党建联盟。与萧山、海宁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与上交所、深交所、钱江海关、浙大一院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建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重点工程项目。杭州综保区及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中欣晶圆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吉利首期年产10万辆AMA平台新能源汽车、格力电器智能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江东三路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江东大桥收费站拆除。杭高启成学校、红黄蓝幼儿园等11所学校竣工投用,安置房竣工72.9万方。
主要做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把握历史机遇,顺利完成体制整合。促进机构融合。“五一”节前,圆满完成所有部门(单位)的干部选配、人员转隶和办公场所调整工作。完成街道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机制融合。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构,整合出台90余项重大政策、重点制度,有效规范新区机构运行和办事流程,保持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和延续性。促进思想融合。广泛开展谈心谈话,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个批次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勇立潮头大担当”活动,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从物理整合走向人心融合。
(二)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培育发展动能。强化招商引资。聚焦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在继续做大做强杭州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和综保区等平台的基础上,配强招商力量,增设江东、临江、前进三个招商服务处,构建“1335X”大招商体系。全年实到外资11.75亿美元,招引个性化产业项目2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6个。强化项目推进。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开竣投”、履约监管等机制,坚持一周一例会,得力普乐士智能物联与办公科技、和达药谷四期等1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全年工业投资增长8%。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粮食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美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郝姆斯创建成为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代运营企业壹网壹创和会展服务企业米奥兰特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三)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提高产业质效。推进转型升级。发布“1+4+X”支持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入选省级“万亩千亿”培育名单,获批生物技术省级创新中心。谋划临江高新区提升发展,谋定临江区块转型升级方案。强化分类处置,推动60余家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完成香料香精等11家化工类企业关停转迁。出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完成年度综合评价工作,积极落实差别化政策。加快建设人才特区。获批全市首个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在全市首推“人才安居乐业一件事”和“钱塘人才卡”。全年引进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千等顶尖及领军人才21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86个。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295人,入选杭州市“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市首席技师3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800人,选树首届“钱塘工匠”10人。深化区校合作。启动实施“浙子回归梦钱塘”工程,浙大生物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浙工大钱塘生物产业研究院、浙商大跨境电商学院、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项目签约落地。提升双创氛围。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新增市场主体1.3万家,新增国家高企12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研发中心19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9家、市级研发中心29家,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16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5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家、市级院士工作站3家。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钱塘新区分会场、中新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
(四)突出产城融合,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启动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实体化运作城市有机更新指挥部,明确下沙区块中心国际化、区校融合化、园区小镇化、单元多样化四个改造重点,将沿金沙湖、沿江、沿地铁站8个低效低潜地块作为首期启动区块,重点实施产业转型,完成2家企业土地收储签约。加快东沙湖片区开发建设,启动6.24平方公里规划优化,江东大道以北路网工程开工,启动区域加快推进拆迁清零和流转交地。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场东进线初步明确规划方案,江东三路过江通道明确线位方案,艮山东路东延完成选址论证评审及公示,艮山东路过江隧道、江东大道提升改造一期、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13.5%、21.8%和12.2%,地铁、智慧谷、大剧院、文体中心、亚运轮滑馆等工程进展顺利,临江环境能源工程、第三固废处置中心主体结顶,云帆未来社区完成土地农转用和城市设计。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开展金沙湖核心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下沙街道4293套安置房的保笼拆除工作。深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出台渣土最严管控制度,拆除违建97.1万方,金沙大道(海达南路-银沙路)成功创建成为省级街容示范街,在下沙沿江区块开设全市首个“公共遛犬区”。城市化区域、农村区域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两个100%,全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实现负增长,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经验被写入“杭州模式”。全面完成大棚房整治任务,加快农业养殖企业提升改造。启动2个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区级精品村和10个改善村建设,义蓬、前进两个街道列入省级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培育名单。全面完成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问题的整改销号。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河湖库塘清淤31.2万方,完成10家恶臭异味企业治理,削减VOCs3080吨。强化要素保障。全年筹措耕地占补指标4789亩、报批建设用地3848.6亩,挂牌出让工业用地25宗、1908.6亩,出让经营性用地8宗、525亩。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3575亩、供而未用4488亩,完成低效用地利用2990亩,均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河庄街道农村土地全域整治项目列入省级试点。向上争取新增一般债券14亿元、土储专项债13亿元。
(五)狠抓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出台具有新区特色的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设立“投资之家”,精准服务“企业投资一件事”。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和区域评估改革,率先推出“人防一件事”,实现产业项目最短34天、房产项目最短44天取得施工许可。设立常态化企业开办专窗,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结。首试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事项“跨城通办”。在白杨街道设立全市首个境外人员服务站,入驻全国首台住宿登记申报自助机。下放137个高频事项,增设40台综合自助服务机,扩大“社银合作”服务范围,开展高校学生医保报销“零跑”试点,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深化开放合作。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跨境电商下沙园区的指示精神,发挥综保区和综试区叠加优势,招引跨境电商企业70家,全年完成跨境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积极服务菜鸟一期模式创新,筹备推进eWTP全球示范区工作。谋划长三角小镇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化对企服务。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亲商惠企大走访”活动,走访服务企业625家,收集困难问题745个,反馈率100%、销号率90.6%。建立健全亲商助企长效服务机制,选派50名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的管家式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转贷基金作用,创新运用“政采贷”模式,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依托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机制,组织各类招聘活动42场次,努力破解企业招工难题。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的巡查和整治,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六)立足民之所需,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新挂牌杭四中教育集团钱塘学校等名校集团化学校8家,培智学校开班,智能制造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和中策职业学校大江东分校开工建设。推动29所小学提供学后托管服务,关停违规文化类校外培训机构53家。招引教育人才328名,培养省市级优秀教师42名。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5家,招引卫生高层次人才21名,深化大江东医院与市一医院集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新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场所14处。强化社会基本保障。城镇新增就业3176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帮扶就困人员再就业2666人,组织就业创业技能培训2200人。聚焦精准扶贫,做好残疾人、低保家庭、低边家庭、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救助工作,完成3个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消薄工作。全面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合作、区县协作、联乡结村和山海协作等5个帮扶地区的24项帮扶任务,直接援助资金达5360万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新增市级示范街道30分钟市民学习圈1个、市级社区学习共同体5个,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3家、社区文化家园19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多场。举办2019浙江大湾区自行车公开赛、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赛,完成省级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21个、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2个。完成回迁安置1206户,推出公租房房源1701套。建设公用和共用充电桩174个、公共停车位1228个、配建停车泊位7879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和站点7条,提升改造低等级公路170公里。完成2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新增对外开放厕所65座。完成新湾街道南沙新苑多层住宅52部电梯加装。新增放心农贸市场2家、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家。营造平安和谐环境。建设运行钱塘新区综治中心(信访超市),严格落实初信初访首接责任制,切实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和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在全市率先打造化工园区“五位一体”智慧监管体系,扎实提升平安“三率”。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品牌特色。深入推进以公安勤务机制改革为牵引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妥善处置征地拆迁、“五大市场”、长租公寓等引发的涉稳事件,积极开展防欠薪工作,全面落实防汛防潮防台举措,社会大局总体平稳。
(七)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履职能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建议42件、政协提案8件,88%的建议提案得到解决。强化重大事项法治保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认真落实行政复议应诉。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容缺受理”机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强化作风和廉政建设。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整饬“六大顽疾”为基层减负的实施意见。开展作风提升专项集中行动,建立作风效能建设动态监督评价机制。及时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共44人。开展街道、国企、村社专项巡查,开展村级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三小”监督体系建设和村报账员队伍集中专项治理。全年办理信访举报件178件、处置问题线索160条,立案38件,处分31人。党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1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干部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做好聘任制公务员、特聘政府雇员、党政储备人才招聘工作,出台雇员管理办法,45名政府雇员打破身份任科级干部。实施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搭建钱塘讲坛、高端研修班、年轻干部建功学院等六大载体,培训干部2000余人次。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上线启用新区政务服务网,69项群众和企业“一件事”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启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249项部门间办事事项、30项多部门联办“一件事”事项上线发布。率先启用浙政钉协同办公平台,“浙政钉”激活率、活跃率均排名全市第一,实现新区机关移动办公全覆盖。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2个,全区63个停车场库、3.3万个泊位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医院“先看病后付费”智慧结算率达67%。
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成立新区残联、侨联和科协,外事、民族、宗教、台湾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区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大平台的支撑作用不够有力,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的规模、效益有待提升;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创新生态体系还不够完善,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城市功能相对滞后,对外交通存在瓶颈,下沙、大江东两区块之间的交通联系有待加强,生态环境质量、公共服务水平还不能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受到制约。这些既是新区面临的挑战,更是下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将正视问题,积极破解,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也是新区整合融合的巩固提升之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的关键之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防控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上严防死守、精准智控。同时,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早在春节假期期间,及时谋划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相继出台助企帮复“钱塘十条”以及拓市场、促外贸、稳就业等举措,在全委层面抽调党员干部组建25个企业网格化小组,累计走访企业、工地4500余次,重点破解企业用工返岗、物流运输、资金周转等难题。截至目前,全区企业、大型商超、在建工地全面复工,1435家规上企业复产率达九成。新区一系列复工复产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刊播。
下一阶段,新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对标国内一流新区,全面实施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制造业计划”,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在开发建设上重点突破,在体制机制上深化完善,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打造产业的高地、城市的窗口、开放的前沿,使新区成为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新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6%,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民间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货物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2.70‰;节能减排完成市里下达目标。
根据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产立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攻坚招商引资。聚焦“新制造业计划”,围绕新基建以及半导体、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持续推进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强化产业链招商,努力打造全市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引领区。在完成市级下达引资任务的基础上,全年引进“152”工程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14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项目33个,承接符合产业功能布局要求的中央、省属、重点市属国企项目12个。全力加快重点在谈项目落户新区,推动积海、华瑞航空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着力转型升级。启动临江区块转型升级,构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逐步提升。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开展工厂物联网、“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亩均效益三年提升行动,所有规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实现全覆盖,对工业用地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深入开展低效用地专项整治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40万元、190万元。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钱塘英才引育等五大引才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年新增D类以上人才7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00个以上。积极推进“浙子回归梦钱塘”工程,实体运作高校校友总部联盟。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建成投用。建设小微企业园7个,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落实临江高新区扩区工作,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建立重点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实施“质量+”“品牌+”“标准+”专项行动,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625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55万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国家高企 110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180 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5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企业联合、产品研发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在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推进大田托管,打造农旅一体的美丽农业示范工程项目2个。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软件信息、科技金融、检验检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千万元税收楼宇32幢,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55家、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45家。
(二)深化产城融合,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建立健全规划体系。立足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科学编制新区市政、教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完成重点区块城市设计。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谋划江东高铁客运站、机场东进线、江东三路过江通道,加快推进艮山东路过江隧道、江东大道提升改造、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及附属配套、运河二通道、地铁、杭绍甬高速公路新区段等工程建设。新增建成区海绵城市区域化面积8%,完成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170公里。开建220kv沙南变、110kv春澜变,竣工投用220kv新围变,110kv灯塔变、闸北变、下东变。全力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下沙区块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回迁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精心打造高品质金沙湖商务区和东部湾总部基地。初步完成杭职院改造工程。启动杭州医药港小镇未来产业社区改造,重点建设南部和达物流园邻里中心。全面收储华春和朝阳区块企业,对下沙南部及沿江重点区块实现“退二优二”。加快建设东沙湖片区,启动东沙湖湖岸整治及景观一期工程。启动建设云帆社区,打造全省未来社区示范样板。完善江东、临江、前进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并完善对空地和排污口的智慧监控。推进公交体制改革,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扩大公交线网的覆盖面。加快优化生态环境。开展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32家恶臭异味企业治理和26家企业VOCs污染防治,完成朝阳橡胶公司炼胶工序搬迁,完成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完成 2 个街道和 87 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任务。全年垃圾控量实现零增长,建成临江环境能源工程和第三固废处置中心。强化“飞地”管理。加快“两美”建设。2个街道达到省级美丽城镇创建标准。创建2个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区级精品村和10个改善村。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全面完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三)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扩大开放合作。加快长三角小镇建设。突出“有核无边”理念,着力建设长三角小镇核心区,明确功能定位、产业导向和发展举措,借鉴先进地区特色政策体系,系统集成小镇政策。积极对接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抓好集成电路和未来产业园、临空产业园以及沪杭生物医药合作园、上海高校联盟众创空间等特色载体建设。推进全国一流综保区建设。启动综保区扩容扩片工作,实施出入境生物制品集中查验监管平台和生物医药检测平台建设。创建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1家、跨境孵化平台3家,引进跨境电商企业80家。全面推进eWTP 示范区与自贸区杭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阿里巴巴菜鸟二期、杭州综保区新场站暨跨境新零售综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助力杭州打造“全国跨境电商第一城、全球跨境电商第一流”。推动与周边地区战略合作落地落实。加强与萧山、江干、海宁等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打造沪杭战略通道上重要节点和长三角跨市域同城化发展示范区。
(四)聚焦深化改革,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落实省、市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发挥政策效应最大化。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再发力。聚焦企业投资和公民个人全周期需求,全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领先的“投资之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70天”;继续做精“人才安居乐业一件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各领域办事效率。强化数字赋能,加快移动办公之区建设,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100%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100%的公民个人高频办事事项实现“移动可办”,100%部门间办事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优化企业服务上再发力。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积极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持续帮助企业达产稳产。全面推行“亲清在线”线上企业服务数字平台,建设“亲清钱塘”子模块。持续开展“走亲连心”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惠企减负政策和新区产业扶持政策,严格落实亲商助企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专员作用,着力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保障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上再发力。总结、提炼、推广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全面实施“网格化+数字化”基层治理模式。认真开展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等隐患排查整治,切实落实矛盾纠纷滚动排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访首接首办等工作机制。聚焦黑恶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全面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上再发力。盘活新区存量资产,谋划具有经营条件的公益性及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降低资产的空置率。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提升国有资本投融资能力和运营效率,加强资源、资产、资金、资本“四资联动”,有效发挥国企平台服务保障职能。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基本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执法体系。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加快金保中学、前进初中等16所学校以及职教小镇建设,做强学前教育,力争省一级幼儿园占比提升至15%以上,通过有序扩容、场地改造、购买学位等多种方式,缓解热点区块入园“爆表”压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深化优化精密智控,慎终如始防控疫情,突出重点抓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和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重点场所、行业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努力提升应急处置专业能力。建立健全优质高效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辖区省市三甲医院的支持力度,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促进大江东医院与杭州市一医院深入融合发展。开展健康素养“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进社区、进机关”活动300场以上。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推进亚运轮滑馆、大剧院、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钱塘文化元素,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举办钱塘新区首届文化旅游节。组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深化“共学养老”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公共体育资源的开放程度,建成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落实社会兜底保障。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99%以上。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运作机制,新建4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钱塘新区慈善总会,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对口合作任务。
(六)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绩效考核结果广泛应用。科学评估新区首次绩效考核成效,结合年度工作项目清单、突出业绩清单、负面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对干部表现进行综合性研判。建立督查、综合考评和领导干部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畅通干部“上”“下”的渠道,发挥绩效考核最大作用。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打通“双一流高校”人才招引、区校共建人才合作、企事业单位“双向交流”、高级雇员四大专业化干部“进口”,推动新区干部从“内部循环”变为“内外循环”。建立干部容错动态管理系统,落实纪检监察信访失实澄清制度。着力推动正风肃纪。深化“六大顽疾”专项整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作风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和机关作风效能动态监督评价工作,重点查纠文山会海、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等群众和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落实,严防不正之风反弹。加强清廉乡村建设,巩固深化村级报账员集中整治成果。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强化正面教育,用好“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围绕新区“新制造业计划”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民生实事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压实产业平台、街道主体责任,狠抓督查考核,进一步激发干部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20年,我们还将努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阳光厨房”50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3家、放心餐饮示范店30家、品质示范超市1家;规范化建设农贸市场检测室9 家,全面覆盖每个街道,确保全年市场快检不少于48600个批次;创建放心消费商店7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00家。
2.完成公厕改造提升6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5个、道路路灯增亮2条、道路积水点整治24处。
3.完成公路路面维修18公里,江东五路、临鸿东路、义蓬东二路通车运行;实现安置房开工600套,建成3200套,回迁3300套;公租房建成投用2500套,推出企业专项租赁住房房源1000套,建成蓝领公寓900套;人才房建成投用1200套。
4.开工建设6所学校(幼儿园)、投入使用6所学校(幼儿园)、区域名校集团化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8个、社区文化家园10个,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40场、图书1万册、文化走亲6场、文化类公益培训400场。
5.举办招聘会30场,推出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名,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名。
6.打造品牌赛事2个,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0场以上,完成大学城北体育健身中心工程,开工建设绿道19.5公里,建成17.5公里。
7.完成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户、城乡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5户。
8.全面完成“微法庭”建设,社区“微法庭”覆盖率超80%;111个居住小区完成消防车通道划设醒目标志标线,设置警示标识标牌,建立全区社区微型消防站统一调度指挥平台,将44个社区微型消防站纳入统一指挥调度。
9.闻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设10个健康食堂示范项目,落实《杭州市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9-2030)》;青少年总近视率降低1.5%以上、肥胖率降低0.5%以上,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全覆盖。
10.新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10个,新建“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商业街 2条、生活小区10 个。
钱塘自古繁华,新区未来可期。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扛起责任担当,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努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奋力书写新时代“钱塘篇章”!
名词解释
1.“一江双城四组团”:钱塘江;下沙科创服务城、江东智造服务城;下沙生命健康产业组团、江东半导体与未来产业组团、前进智能装备产业组团、临江新材料产业组团。
2.“51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聚焦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先进制造业;超前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五大现代服务业。
3.“14+2+N”区校合作体系:与区内14所高校,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以及未来更多高等学府建立合作关系。
4.“1335X”大招商体系:新区招商与人才局;三个招商服务处分别为江东、临江及前进招商服务处;三个平台分别为杭州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综合保税区;五个驻外招商处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和德国杜塞尔多夫驻外招商处、美国硅谷创新中心;“X”为街道、部门、企业服务中心及直属国有企业等。
5.“1+4+X”政策体系:“1”是指《钱塘新区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打造杭州制造业发展最大增长极的实施意见》;“4”是指“钱塘头雁计划”“钱塘雨燕计划”“钱塘雏鹰计划”和“钱塘凤凰计划”;“X”是指各条线政策。
6.化工园区“五位一体”智慧监管体系:园区安全监管一体化、危险源监控一体化、人流物流管控一体化、应急保障一体化、医疗救助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