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19年济宁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07-28 济宁高新区
54
核心提示:2019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济宁高新区抢抓建设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极、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重

2019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济宁高新区抢抓建设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极、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重大机遇,纵深推进“三次创业”,加快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园区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高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县市区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多个单项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市第4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2亿元(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统计口径有所调整),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增幅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244.3亿元,增长3.2%;其中工业增加值312.58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88.5亿元,增长8.6%。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达到2.4:55.1:42.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了3.1个百分点。

二、工 业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招双引等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呈现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集聚,生产运行稳定增长,效益明显改善等特点。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0.4亿元(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增长1.0%;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01.2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重35.8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3%;工业营业收入1339.6亿元,增长3.3%;实现工业利润总额88.34亿元,增长-2.2%。

三、财政与税收

税收收入第三产业税收增长较快。2019年全区实现总税收68.63亿元,增长12.38%,增幅比上年度上升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2位。其中,第二产业提供税收35.82亿元,增长1.93%,总量居全市第3位,增幅高于全市0.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供税收32.81亿元,增长6.99%,总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2019年,我区积极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其中续建项目96 个,新建项目146个,房地产项目25个,全年投资增长2.7%。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是全面实施挂图作战、全力攻坚。筛选确定了全区重大建设项目重点项目成立攻坚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图管项目、抓项目、推项目。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内生动能。推进实施了辰欣高端制剂、鲁抗医药、伊顿汽车零部件、胜代机械、天虹纺织、华能热电等内生项目。三是加速提升一区十园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各园区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主力军作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增速趋缓。消费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但受宏观经济减速,实体经济对消费的支撑作用减弱影响,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增幅较上年回落5.8个百分点。中高端餐饮增长缓慢,大众餐饮业增长较快。2019年,全区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0.8%。

六、建筑与房地产

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2019年全年,全区建筑业(统计口径调整)签订合同额60.26亿元,增长142.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141.5%,竣工产值18.97亿元,增长125.8%,房屋施工面积155.2万平方米,增长193.4%。建筑业营业收入3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060万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2222人。2019年,新开工面积115.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占施工面积的74.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2.1亿元,销售额67.1亿元,增长151.3%。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量及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利用外资居全市首位。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区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16.5亿元,增长8.8%,总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3位。其中,出口总额76.67亿元,增长29.7%,总量居全市第1位,增幅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进口总额39.83亿元,下降17%,总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低于全市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位。

八、金融与科技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驻区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已达到127家,实现营业收入56.46亿元,实缴税金3.2亿元;全区银行业实现存款余额530.47亿元,较上年增长14.46%,贷款余额492.87亿元,较上年增长7.26%,不良贷款率1.42%,较去年下降6.58%;截至2019年底,我区主板上市企业共4家、境外上市企业共3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共9家、四板挂牌企业共16家;截止2019年底,共设立基金14支,总规模约120亿元,其中2019年内先后成立3支基金,总规模10亿元,对外投资1个项目,投资金额1亿元。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8项,获批18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63项、市级22项,争取上级资金2.3亿余元。

高新技术产业:按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瞪羚企业)”梯队建立了我区百家成长、千家培育企业库;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家,全市第一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68%(全市第一位);获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平台建设:依托济宁创新谷,持续推进我区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研究院建设,截止目前已引进和培育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南京理工大学济宁产业研究院、山东生命科技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30余家。

孵化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创业济宁”高新区引领行动,形成了完善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截止目前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10家。

知识产权:2019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128件,全市第1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97件,稳居全市第1位;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现我区共有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总量全市第一);山东如意科技集团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1项(全市唯一一项)。

九、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我区继续以机制创新、招大引强、项目落地等为工作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再创新高。2019年到位内资50.54亿,完成外资15004万美元。2019年以来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额376.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2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全年先后有海尔硬创、华润万象汇、湖滨印象等9个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项目顺利落地,数量全市第一。奥特莱斯、纬世特半导体、海富电子、瑞城碳纤维等内外资项目积极推进,内外资均居全市首位。

十、教育、卫生、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2019年,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28所,教职工2956人,在校生43935人;共有各类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13717人。持续推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学校9所,推进主体施工学校1所,全年完成投资22000万元。新进一线教师110人,教师队伍连续三年保持在4%的更新率。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5.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1%、县市级以上教学能手达到40%。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中考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孔子国际学校高中实验部本科上线率100%,985、211高校上线率高达60%,更有1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两所公办高中本科上线率同样实现连年递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创建创新实验室工作站3处,实验装备应用示范校3所。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6个,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一级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其他医疗机构(含门诊部、诊所、卫生室)186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61人,执业(助理)医师500人,注册护士495人。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区7366户独生子女家庭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全年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25对。为2192名育龄群众免费增补了叶酸。

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20场、公益电影放映900场、送戏进校园10场,5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10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及服务效能已全部达标,建成村级儒学讲堂51个。在体育馆、展览馆、体育公园举办各类文体活动70场,成立太极拳协会、青年书法家协会。王因街道刘村获评为3A级景区村庄,接庄街道丁庄村获评为A级景区村庄。山东媒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美缘陶文化有限公司获评第七批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豆神动漫有限公司、山东美缘陶文化有限公司荣获2019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最佳版权产品金奖,山东美缘陶文化有限公司荣获2019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最佳版权单位银奖。山东广育堂国药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度济宁市文化旅游新业态优秀企业。济宁香港大厦荣获济宁市“十佳”星级酒店。济宁名扬国际旅行社荣获山东省3A级旅行社、2019年度济宁市“十佳”旅行社,济宁山水国际旅行社荣获2019年度济宁市诚信旅行社。

十一、城乡建设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方面。全力推进30条道路及7座桥梁建设,完成建设。其中济宁大道、内环高架(高新区段)快速路、红星东路、鸿广路(同济路-蓼河)、众合路、规划路完工、和济北路等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继续实施洸河片区、接庄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绿化、停车场及公交枢纽站建设提升。实施科苑路与金宇路等3个交叉路口改造工程。

村镇建设方面。推进厕所革命,接庄、柳行、王因街道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5237户;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改建14个,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提升了农民健康水平。完成了128户危房改造和维修工作,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

十二、社会保障与居民生活

民生保障水平与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689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149元。全区深入实施社会救助保障措施,建成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市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精准帮扶困难弱势群众,按照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规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213.25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8.34万元。建立比较完备的儿童福利体系,全年为3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39.47万元,为201名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72.3万元。及时落实惠民优待福利政策,投入92.667万元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为30889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13909名老年人发放老人生活补贴302.45万元,投入140余万元实施康复救助、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助残服务,210名残疾人受益。为728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82.47万元,为1538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64.01万元。

十三、人口与就业

2019年,全区户籍人口24.72万人,常驻人口25.59万人。全区共争取省市就业创业资金2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2.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7%;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0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参加失业保险85825人;就业培训219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9.6%;创业培训50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新增高技能人才1058人,完成162.8%;新增技师、高级技师9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94%;新增高级工96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60.2%;技能鉴定后发证222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各项指标任务均超额完成。

十四、人才建设

2019年,济宁高新区围绕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济宁创新谷”与“蓼河国际英才港”,大力引育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制定出具《济宁创新谷建设方案》《济宁蓼河国际英才港建设行动方案》。设立5个海外双招双引机构,开展日韩、北京、上海等专题双招双引活动。上线蓼河国际英才港网站,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大厅,开设人才服务窗口,推行代办制与特派员制标准,招聘30名帮办代办服务专员,向30家重点企业派驻“特派员”,提供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一次办好”服务。新增大学园人才公寓、国际交流中心等各类公寓600套,新服务1300余名产业紧缺急需人才。

2019年,直接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直接培养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省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个,直接培养引进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4名;新增柔性合作的欧洲科学院院士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英国皇家工程院1名、加拿大院士1名、两院院士3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名及省外相当层次人才工程支持的高层次人才3名;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平台22个。

十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我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4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5%;二氧化硫(SO2)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48%。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COD、氨氮、SO2和NOx同比分别消减2.24%、2.99%、3.05%、7.07%。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