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20年潍坊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6-17 潍坊高新区
56
核心提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潍坊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潍坊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定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新旧动能转换成绩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创造新纪录,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业绩!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54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1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9.84亿元,增长8.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4.6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59亿元,增长4.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04:65.24:34.72调整为0.04: 66.19:33.7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全市平均的2倍以上,达到世界发达经济体水平。

二、工业

工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全区工业增加值300.41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2%,增速居全市第二位。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70.96亿元,增长12.9%;高新技术产值1159.91亿元,增长20.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4.6%,比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321.32亿元,增长7.3%;实现利润总额112.97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7%、29.9%。

三、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体量持续扩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6个百分点。其中,四新投资占比接近40%;十强产业投资占比达到86.8%;房地产完成投资145.22亿元,增长28.7%;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9.5%。

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区建筑业增加值59.43亿元,增长2.6%。81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2.61亿元,增长15.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9.47亿元,增长17.1% ;安装工程产值22.91亿元,增长11.9%;新签建筑合同额191.94亿元,增长3.9%。

四、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低位运行。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9.15亿元,下降5.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2.59亿元,下降9.5%。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646.49亿元,下降4.7%;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212.83亿元,下降13.1%;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3.04亿元,下降9.8%;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2.02亿元,增长5.0%。

外贸水平大幅提高。全区进出口总额367.2亿元,增长14.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8.1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出口总额178.28亿元,增长27.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19.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增速居全市第三位;进口总额188.92亿元,增长4.4%,总量居全市第一位;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10.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287万美元,增长91.0%。

五、服务业

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全区7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9.88亿元,增长12.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第一位。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2.2亿元,增长13.1%,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1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0.22亿元,增长2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6亿元,增长1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0.1亿元,增长0.2%。

交通运输保持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收入17.9亿元,增长2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8.1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13.2%,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19.0%。区域内过境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共计4条;全年客运量8.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35.2万人公里;货运量529.6万吨,货运周转量5.3亿吨公里。

六、财政、税收与金融

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全区财政总收入112.87亿元,下降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39亿元,增长2.2%。其中,财政税收收入55.13亿元,增长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1.3%;非税收收入5.26亿元,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53亿元,下降9.9%。其中民生支出1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60.3%。

税收收入总体平稳。全区税务部门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107.29亿元,下降3.0%,降幅好于全市平均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提供税收56.7亿元,下降8.4%,降幅好于全市平均5.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供税收50.32亿元,下降9.0%,降幅好于全市平均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供税收50.59亿元,增长3.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4.8个百分点。

存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11.5%。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48.29亿元,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为259.51亿元,增长17.4%;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01.36亿元,增长26.2%。

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全区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7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202家;当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增挂牌企业23家。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融资131亿元,企业首发上市股票融资8.56亿元,非上市企业股权融资4.19亿元,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143.75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保险公司18家(含13家市级中心支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9家,人身保险公司9家。保费收入29.89亿元,下降1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86亿元,增长22.2%;人身险保费收入25亿元,下降23.3%。赔付支出4.4亿元,下降1.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支出2.5亿元,增长13.1%;人身保险赔付支出1.9亿元,下降15.2%。

七、科技与知识产权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3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57家;新认定瞪羚企业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6家,均居全市第一位。新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潍柴获批山东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招院引所)14个,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20亿元,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43个。实施“一跑三争”行动,全年累计获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74项,获批资金2.53亿元,居全市第一位;我区“百城百园”行动方案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通过省科技厅评审,获科技部批复;2020年度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市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谭旭光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知识产权创造稳步推进。全区国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为6700件、4731件,分别增长41.1%、91.7%;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为2326件、1157件,分别增长28.1%、62.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6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9倍,全省的16倍。新增山东省专利奖3件、潍坊市专利奖8件,省“新高赛”一等奖2件、二等奖1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1924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累计驰名商标5件。登记版权作品12474件,新增市级版权示范单位3家、市级版权示范园区2家、市级版权教育示范学校2家、授权省级教育版权专业机构1家,累计共有各级示范园区、单位共27家。

品牌标准化成果显著。全区企业共参与或主导制修订各类标准15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歌尔、潍柴、天瑞重工、盛瑞传动、万声通讯5家企业入选2020年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实现零突破;全国内燃机标准化委员会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落户我区。

八、双招双引

招商引资成绩创历史新高。全区签约省外过亿元项目36个,签约投资额346.74亿元;立项省外过亿元项目48个,立项投资额305.09亿元;完成省外纳统项目到位资金130亿元。潍柴新百万台数字化动力产业基地、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总部、山东高速潍坊发展有限公司、国电投储能产业园、顺丰潍坊产业园、微医数字健康、联东U谷?潍坊创新谷、俊富幻影新材料、吾悦广场、诺一迈尔、惠风机电、聚源电子、泰科电子等一大批高端优质项目陆续落地,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招才引智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区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105人、外国专家人才88人、产业急需青年人才7400余名;新培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6人、市鸢都产业领军人才10人,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天瑞重工李永胜获评全省唯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实现潍坊本土院士“零”突破;举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人才峰会、院士潍坊行等活动8场,新招引院所合作项目13个,潍柴集团获评全省唯一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中科创新园获批全市首家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谭旭光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姜滨荣获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个人;争取上级人才资金3015万元,兑现人才资金9197万元,常态化举办院士大讲堂、博士论坛等品牌活动70余场,帮助人才企业融资1.96亿元,争取“人才贷”1000万元;华丰动力成为全市首家上市人才企业,华辰制药姜正军等5人获“人才潍坊伯乐”奖。新推荐获评“齐鲁首席技师”“市首席技师”等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22人。

九、教育、文化与卫生

教育事业优质健康发展。全区共有中小学20所(含5个校区),在校生33223人,幼儿园80所,在园幼儿19575人,教职工共计3300余人。投资6.7亿元,启动新建、扩建学校5所,新增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学位6000个;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认定1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成15处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无偿移交,普惠性改造7处高收费配套幼儿园,出让住宅用地规划配建幼儿园达标率100%。

文化事业繁荣壮大。继续实施“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争取上级文化资金104万元,举办公共文化人才培训12期,开展文艺演出进社区108场,放映公益电影1098场,为社区书屋增配出版物万余册,惠及群众20余万人;开展“新时代社区阅读季”活动,高新区获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全国百强”。建成高新区图书馆,填补了没有区级图书馆的“空白”;新城街道和富华、北海社区获评全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街、社区,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6万元。网络电影《飞夺泸定桥》入选全国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全省唯一;《体育舞蹈公益小使者志愿服务项目》入围全国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全市仅2个。歌尔股份、潍坊文创园分别获评省级重点文化企业、园区。

卫生健康质量不断提升。全区共有医院11家,医院病床数399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69人、医生1717人,分别增长17.8%、15.2%。全区按照每人每年21600元标准进行全面保障,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82人;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50张;培育和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2家,为314名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落实省、市、区三级养老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共358万元;培训养老服务管理人员268人次,培训养老护理员750人次,高新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投用。

十、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87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26元,增长6.8%。全区户籍人数22.9万人,出生人口1844人,出生性别比111.5。

就业质效显著提升。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67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的较低水平;兑现稳岗返还、专项奖补、失业保险金等25项惠企惠民政策资金共9028.58万元,帮助稳定固化就业岗位6.8万个,受益群众近2万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8场次、服务企业500余家、累计发布招聘岗位20000余个、精准对接匹配用工5200人次。处理政务服务热线5373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100%。受理争议案件495起,组织庭审313次,当期结案率100%。

社会救助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19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35元。城市低保对象334户、468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19.1万元,特困人员268人,发放供养金 285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区承担重点基础设施市政项目62个、学校等建筑项目9个。其中,市政项目续建工程28个、新建工程34个;建筑续建工程1个、新建8个。建成玉清街、东金支路等39条道路;东三河、张面河等5项河道整治工程完成约95%。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一期、二期配套工程8项已完成工程招标并进场施工。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9天,PM2.5、PM10、SO2和NO2分别较2015年改善37%、33.3%、73%和15.4%;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26.9mg/L,同比改善10.3%;氨氮平均浓度0.6 mg/L,同比改善18.9%。化学需氧量、氨氮、SO2、NOX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减少12.2%、5.7%、42.7%、44.7%。

注:1. 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 2020年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后向社会公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