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太仓高新区又迎来两家德资企业。
图片来源:中国江苏网
5月15日,卡斯托机械设备系统(太仓)有限公司开业,这家来自德国的技术先锋对外展示了“工业4.0”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智能化系统将成为卡斯托重点推向中国市场的产品。
5月18日,全球塑料加工辅助设备行业领头企业德国摩丹集团太仓新工厂落成,增设企业技术中心与检测中心,成为摩丹亚太区大本营,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从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落户开始,25年间,以太仓高新区为主阵地,太仓已集聚德资企业300多家,其中95%在太仓高新区,总投资45亿美元,年产值超500亿元,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
25年的坚持,对德合作成了太仓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成为太仓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太仓高新区正以深化对德合作作为抓手,在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引领的全球技术变革中卡好位,为太仓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贡献中坚力量。
技术升级结构优化
彰显“德企之乡”发展新活力作为德国工业4.0核心成员之一,通快在太仓建立的工业4.0工厂里,自动化工业操作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也可向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
德国在2013年推出“工业4.0国家战略”,率先开启了智能制造的大幕。当前,“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都把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都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放在首位,这为具有深厚对德合作基础的太仓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太仓紧扣“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融合发展这一核心,着力建设中德双方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的示范区,提升“中国德企之乡”招牌的含金量。
目前,在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达75%,规模企业智能制造普及率超50%,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16台/万人,入围省市区各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130余个。
其中,同维电子自主研发的IMS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从上料到出货的SMT零件全流程追溯,而且精简了65%的操作环节;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智能化生产车间产线员工数量减少5%,不良品率下降6%,生产线节拍时间减少30%,实现零事故率的目标。
技术升级之外,2015年签约落户、2016年开业运营的太仓德国中心,彰显了投资太仓的德资结构的变化。作为德企服务业项目的代表,太仓德国中心原计划可满足两年使用的办公场地供不应求,运营不到一年就被涌进太仓的服务型德企抢租一空,二期装修工程也迅速提前跟进。
在太仓高新区招商局负责人看来,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来太仓,主要缘于德国制造企业在太仓的大量集聚,二产规模聚集到一定程度,必将带动三产发展,特别是服务于二产的生产性服务业。
和以往落户的几乎是清一色制造企业不同,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德资服务性企业选择进驻太仓。2015年,太仓新引进的德企约三分之一是商贸服务性企业。
服务业企业占用资源少,产出贡献高,有利于推动总部经济发展。近年来,太仓高新区不断深化中德合作,大力提升德资服务业占比。根据统计,2015年来,太仓新引进的德企约三分之一是商贸服务性企业。
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
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太仓高新区北部,天津路、弇山路一带,以舍弗勒、联合汽车电子、慕贝尔三大企业的所在地为核心区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并辐射带动区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发展。
开展对德合作25年来,在太仓高新区,以德企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高新区集聚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120家,形成了相对完整和竞争力强的细分产业链。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入融合。在此背景下,高新区依托深厚产业基础和临沪区位优势,以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汽车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
太仓高新区负责人介绍,在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产品高端化升级的同时,该区将大力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产业、新一代汽车复合材料产业,积极拓展感知、定位与电子地图、规划决策、人机交互、测试评价、信息标准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形成以“汽车零件—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和网联”为链条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目前,以联合汽车电子的E-Axel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减速器)、舍弗勒公司的P2模块和P4电桥驱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代表了世界产业和产品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同时,建立了中德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莱茵科斯特跨企业培训中心、中德双元制本科项目、德国手工业行会和工程师协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等9大人才培育基地。已建和在建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平台、汽车零部件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中德智造质量标准服务平台等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出台了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初步形成了高新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生态圈。
根据发展规划,至2020年,太仓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预计达到8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对德双向合作和融合发展格局5月9日,德国友城于利希市三所学校与太仓相关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两地教育合作率先迈出步伐。未来,各结对学校将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
德企在迅速发展,成为太仓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同时,德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也在向太仓本土企业渗透,带动400多家本土企业与德企在产业分工、研发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互动融合中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得益于“太仓式精致”与“德国式严谨”交融的制造业发展理念,太仓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迄今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被工信部授予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主要经验做法写入科技部《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对德合作情况获国务院领导肯定。
从企业合作向外延展,太仓的城市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德国元素,一个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德双向合作和融合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自2001年起,太仓在全国率先开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实践,相继建立中德培训中心等9大“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育出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同时,连续11年举办太仓啤酒节,每年举办中德足球、乒乓球友谊赛、马拉松赛等各类活动,为加强和促进双方多领域的双赢发展搭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就在近日,太仓出台《进一步深化对德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围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环保、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全面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今后,太仓在强化产业集聚,形成中德企业融合发展格局的同时,还将强化城市融合,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德国元素。并丰富双方互动交流,搭建群团、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引进来、走出去”的良好渠道,鼓励中德社会各界友好交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