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科技园花开“一带一路”

   2018-09-06 人民日报海外版 
50
核心提示:科技园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理想实现形式,在聚集创新要素、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变革和经

科技园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理想实现形式,在聚集创新要素、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以科技园为重要依托之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002.jpg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一方面,各类科技园继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以更大的力度把多年积累的科技园建设、运行经验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分享,适应当地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强烈需求,顺应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趋势和要求,建设或者参与建设了一大批科技园区。它们是一朵朵绽放在“一带一路”上的科技之花、友谊之花。

从“学生”到合作伙伴

“剑桥启迪科技园是启迪控股和剑桥三一学院强强联合的蓄势之作,开创了中英两国在科技园区领域合作的先河,将为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新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个多月前中国驻英公使在剑桥启迪科技园开幕仪式上的一段讲话,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中英科技领域合作的新境界,而且揭示了中国在创新领域实现的新跨越。

来自中国的启迪控股是全球领先的科技服务业巨头,其主导产品之一清华科技园是世界科技园的后起之秀,创立于1994年。彼时,英国科技园鼻祖剑桥科技园已经走过了20多个发展年头,孵化和孕育了上千家英国知名企业,形成了极富剑桥基因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促进了当地乃至英国高科技产业的繁荣,由此产生了名震全球的“剑桥现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清华科技园是“剑桥现象”在华的回响。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探索,清华科技园凭借集群式创新优势、清华百年来科技与人才的积淀、启迪控股庞大的科技产业及科技金融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合作网络以及运营科技园区所累积的企业资源,成为政府和各类开发主体在园区顾问咨询、委托运营、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伙伴。

剑桥启迪科技园的创立,标志着来自中国的科技园建设和运营经验赢得世界科技创新发源地的青睐并成为其合作伙伴。正如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温特所指出的那样,启迪控股已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重要战略伙伴,将为剑桥科技园带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双方将在生命科技、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致力为全球关键未解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双方正合力打造的生命科技创新中心是剑桥科技园历史上第一个生物科技综合创新载体,启迪控股的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将为剑桥科技园乃至英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剑桥启迪科技园是进入英国的一座里程碑,但是启迪控股在英国的拓展并不局限于此。今年5月,纽卡斯尔启迪科技园正式开业运营,旨在依托英国北部地区的丰富科技创新资源,在海上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培育,完善当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对于中国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来说,成功进驻英国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科技强国,成为当地合作伙伴的已经渐成规模,除了启迪控股等中国科技创新“老字号”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品牌,比如有湖北省“淡马锡”之称的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从2016年起,与比利时有关方面合作在新鲁汶市打造中比科技园,建设智慧谷、高新孵化园、创新示范基地等,将为欧洲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针对需求量身定制

“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等地区,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参与建设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就总体而言,这些国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诸如英国、比利时等少数发达国家,另一类是占主体地位的欠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中国在科技园建设方面既要瞄准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趋势,找到与其合作的契机,又要主动适应广大发展中合作伙伴的需求,准确把握其科技发展实力、科技产业发展现状,满足其核心诉求,量身定制适合其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科技园区。

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全面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力度,并把科技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2016年10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出台,提出用3年到5年时间,建设一批包括科技园区等在内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为此,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提出,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

一批中国园区运营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在今年2月份在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介绍说,2013年~2017年,中国海外园区新增40多个,短短5年,增长数量超过此前20年建成的园区数量总和,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这些落地开花的中国海外园区与东道国合作伙伴一道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潜力,携手克服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障碍。

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梅表示,中国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区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逐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认识,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科技企业希望学习这方面的经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启迪控股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与巴基斯坦、蒙古、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了科技园规划、运营、搭建投资平台等方面的合作。

在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看来,以科技产业园为支撑和平台,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有利于促进实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有利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参与国家的科技能力。

协调助力深入建设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园区合作的力量除了相关政府部门之外,主要有3类:一是国家园区和平台公司,它们在探索中外双园或者多园的“姊妹园”模式。二是大型国企,基于其在海外投资建设大型项目的良好基础,进一步深化建设科技园区。三是民营创新创业促进机构,它们往往伴随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起来并崭露头角,在海外投资建设科技园、孵化园。此外,王德禄认为,近年来,社会智库也日渐成为科技园区规划和服务提供的主要力量之一。

上述3类无论哪一类建设或者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园都要明确定位,在王德禄看来,这些合作成果要明确定位为国家间、长期的、综合性的战略合作,这样既可以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又有利于后续合作的深化,充分发挥合作创新的潜能。此外,王德禄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建立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的工作机制,将其纳入工作议程、出台总体规划、制订工作方案。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正平与王德禄的看法类似,他认为将中国海外科技园区放在中外合作框架下看待和定位至关重要,这样有利于通过政府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在实践层面遇到的问题。在科技园区合作机制方面,江正平提出,不仅要建立中国方面的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而且还要建立政府间双边交流协作机制,建立由双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商会等组成的境外科技园区领导、规划、协调机制。

此外,江正平提出,坚持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导向,把我国企业的优势与东道国及所在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充分考虑东道国国情和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和确定产业定位,遴选园区主导产业及关联配套产业,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拓展延伸产业链,逐步推动由专业化特色发展向综合化方向演进,促进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发挥中国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国内企业 “走出去”投资经营,提升其国际化发展能力,助推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