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9时30分许,伴随开市锣声响起,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华兴源创、天准科技和瀚川智能3家苏州企业集中敲锣,苏州的科创“首秀”令人瞩目。“三子登科”的高光背后,有着苏州经济沃土厚植的科创企业群体为依托,显示出苏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后劲。
苏州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心无旁骛、沉潜蓄势、苦炼内功,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持续壮大创新企业集群,加速迸发创新人才活力,用“创新耐力”催生科技人才、科创企业、新兴产业之间的神奇“链式效应”,努力筑“高地”、造“高原”、登“高峰”。今日苏州,更多创新企业逐鹿资本市场,科创板“苏州军团”正在吹响“集结号”。
“硬核科技”登陆资本市场
创新经济先导产业结出硕果
“通过科创板大考,既是市场对华兴源创科创属性的认可,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打破国外的行业垄断、布局集成电路测试都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登陆资本市场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助力。”华兴源创负责人陈文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很多人看来,从过会到正式招股,华兴源创只用了8天,而我们从成立之初的螺丝刀加电烙铁,到成为工业自动检测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用了15年。”15年,华兴源创只做了一件事——检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全球,成为苹果在国内唯一的液晶平板检测设备提供商,其研发团队已遍布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2016年至2018年,华兴源创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9.25%、6.83%、13.78%。
研发投入是体现企业创新动力的重要指标。这在天准科技、瀚川智能两家企业同样得到印证。作为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天准科技的制造精度已达到最终目标0.3微米,标志着中国在高精度坐标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使得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掌握同等技术的全球第三个国家,去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5.66%。“我们要做一家硬科技企业”,公司创始人徐一华这样说。瀚川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积累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嵌入式工业设备实时边缘计算网关技术等14项“硬核”技术。
细看这3家科创企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面对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换代,全球产业大幅“变阵”,它们紧贴客户需求导向开展定制化的研发生产,以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精益制造,更注重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捕捉市场的动向,更善于从沉淀数据中掐准核心技术、把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而不断加宽“护城河”,领跑细分行业,获取丰厚的“差异化利润”,成为“单打冠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我市培育的国家、省级“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这些企业已成为专业市场的佼佼者,供应链和配套优势日益稳固。2018年获评的106家苏州市专精特新示范(培育)企业研发强度达到6.04%,取得专利4035项,其中发明专利1127项,户均拥有发明专利10.6项。
来自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12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全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11家为高新技术企业,8家为瞪羚计划培育企业,8家为姑苏人才企业,11家获得各级科技计划支持。从行业看,6家为设备制造企业,3家为生物医药企业,2家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为金属制品业,以工业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成为科创板“苏州板块”的主体,而这些企业都是苏州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代表,这意味着市委、市政府长期培育创新型经济和先导产业的政策导向已开始结出硕果。
打造“尖子生”育好“优等生”
“百千万”创新型企业集群起飞
登陆科创板接受市场检验,就像是一次创新“赶考”,苏州不仅要打造“尖子生”,更要培育好“优等生”。多年来,苏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技术变革的趋势和规律,加强对重大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自主可控技术的顶层设计,推动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构筑先发优势,不断壮大创新企业队伍,已形成了“百千万”(453家瞪羚企业、5416家高新技术企业、15175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6%;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预计达95%。
“科创板在企业的选择上,重点把握科技创新特点,包括注意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等六大事项。”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表示,苏州长期坚持以技术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这与科创板定位于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非常契合。
核心技术的攻关,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依靠的是人才的支撑。从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看,华兴源创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到45%,天准科技的技术人员比重为36.25%,而瀚川智能则高达51.91%。知识密集型、人才驱动型企业的加速集聚和成长,得益于苏州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让各类人才争相会聚。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6.48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24.49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57.68万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约占全国的15%、全省的49%,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仅今年1至6月,我市就新引进长期外国专家数464人;177个项目、223名海外专家入选我市第八批“海鸥计划”;全市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创业类专家4人,外专类专家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累计达262人,为我市广大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某种意义上说,科创板很像是给苏州‘量身定做’的,”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说,“在已经获得科创板受理的12家企业中有9家是2005年至2012年设立的企业,这正是苏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时期,引进人才对企业创新创业的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高成长性等可谓有目共睹。”2007年苏州启动“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10多年来,招引领军人才超千人,引育初创企业千余家,成为苏州科创的一个重要启动点,可谓“十年磨一剑”。
保持定力心无旁骛抓创新
做大做强科创板“苏州军团”
“落子”科创板,是苏州创新发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而漫漫创新路,更需要持久的耐力和定力,提升创新浓度,厚植创新土壤,推动知识和智慧转化为资本和财富。最近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心无旁骛抓创新,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积极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科创板“苏州军团”。
让创新链与产业链“螺旋上升”,苏州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100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先导产业技术创新、力争获取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设若干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技企业库和“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对科技企业IPO上市给予奖补,力争到2020年累计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00家。
围绕创新链优化资金链,苏州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化融合,为科创企业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创业贷”“科贷通”“扎根贷”“信保贷”“信用贷”等为一大批初涉市场的科创企业提供了“定制”服务。刚刚发布的《关于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更为科创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福音”。围绕资金规模稳步增长、多层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资金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有效降低、服务效率明显提升、资产质量全省最优的六大目标,《意见》明确了金融资源投入、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成本控制、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征信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控等七项重点举措,将鼓励银行加大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在信贷支持之外,还将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其中就包括设立支持科创板上市专项引导基金,支持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
“登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提档升级影响深远而多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说,科创板着力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发展壮大,与苏州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推动苏州企业登陆科创板,可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与此同时,科创板还发挥着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发行上市、保荐承销、市场化定价、交易、退市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的先试先行,对苏州进一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深远意义。当前,苏州正按照“挂牌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重点培育一批、组建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已建立起后备企业梯队,不断为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优越条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