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自2017年6月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聚焦双创平台建设、加快双创要素聚集,打造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特色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有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4.1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1974.3亿元、同比增长13.5%,经济总量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五位。
图片来源:四川天府新区
一、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以政策制度为引领,保障企业创新发展。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天府新区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支持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28条》、《关于支持新经济企业入驻独角兽岛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大礼包”,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同时,出台“天府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精准引才实施细则”“创新创业人才扶持若干措施”“天府英才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以“天府英才计划”为核心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聚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行政审批“证照通”改革,将涉及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领域40余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联审联办、证照联办,实现跨部门事项“无缝对接、集成办理”,办“一件事”全流程“仅跑一次”。推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和全程电子化服务,实现“多证合一”。实行企业住所登记申报制,推出企业集群注册,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
以创新改革为动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成立成都知识产权法庭,负责对全省范围内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进行集中管辖。2018年,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受理案件4419件,约占全省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数的70%。“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审机制”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于2018年12月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紧贴企业、人才需求,在天府英才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站”,面向新区人才及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运营等相关咨询服务,并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诉前指导、快速立案、预先调解服务,为大众创新创业清障搭台。
以“人城产”为发展逻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高品质生活圈、高质量产业生态圈和高标准人才生态圈融合共生。把人的需求作为公园城市规划发展的逻辑起点,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注重生态建设,利用锦江、鹿溪河、兴隆湖、龙泉山脉等区域良好生态本底,加强保护和规划,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社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5年规划建设人才公寓150万平米,租住满5年可按不高于入住时的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大力推动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创新发展永续动能
引育“领头羊”,牵引创新发展。围绕“一心三城”功能区建设和“1+3+N”现代化产业体系,引进商汤未来创新中心暨“一带一路”总部、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等一批领军企业;培育易冲半导体、赫尔墨斯进入2018中国瞪羚企业60强榜单。实施“天府英才计划”,设立10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人才认定体系和奖励资助体系,形成“政府+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引才模式,确保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高效匹配。
统筹资源,推动创新服务成网成链。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训计划”,按照科技型企业种子、雏鹰、瞪羚、独角兽4个成长阶段,分层建立企业库,精准匹配服务菜单,根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具体问题、需求,确定专门人员和团队,提供投融资、成果转化、科技研发、专业论坛、交流互动环境建设等“私人订制”服务。推出“天府新区英才卡”,打造集户籍签证办理、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保险税收、医疗保障、人才安居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一卡式、一站式、一体化”精准服务。打造天府新区创新创业人才云服务平台,实现在线项目申报、数据采集、政策解读等功能,逐步构成以“人才服务+政务服务+双创服务+生活服务+N”为特色的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体系。
三、做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聚集
广聚社会力量,拓展创新创业载体格局。规划建设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的创新创业聚集发展区域,新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196万平方米;打造67万平方米的新经济企业成长高地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平台;打造成都菁蓉汇、天府新经济产业园成为全国知名创新创业引领区。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推进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技术链上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群落。引进微软、腾讯等机构建立创业学院和众创空间,融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有效推动创新创业项目更好落实落地。
汇聚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等30余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2017年以来,100余位高校科研人员在新区创办领办企业,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新区转移转化。其中,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引进科研人才300余人,孵化培育云科新能源等5家高校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引进人才60余人,推动张军院士、徐惠彬院士和宫声凯教授等团队创新成果在新区孵化转化。
破除体制壁垒,推动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天府新区支持创新创业的高校院所与知识产权发明人及团队自主进行分割确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及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诞生了电子科大程洪教授团队通过分割确权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创办企业等一批成功案例;探索建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亚信网络安全产研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校企地合作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联合高校等举办大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服”多方对接协同平台,建立高校院所与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长效机制。
深化对外交流,打造国际合作高地。新区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瞄准国际前沿,推进与国外一流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推进中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建设发展;促成CCC(中-加-古)国际脑计划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聚焦文化创意、金融科技、智能硬件等领域,向港澳台及国际青年发出招才令。成功举办“第十四届IET交流直流电力传输国际会议”、“APEC中小微企业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等会议,实现中外产学研用合作协同,进一步深化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双向交流合作。
四、完善新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投融资环境
扩大金融服务体系集聚效应。依托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和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推进聚集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围绕聚集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三大重点,打造全国领先的“股+债+中介+资本市场”的新金融服务体系天府模式。
提升优质债权融资服务能级。建立“风险补偿+增信”机制,新区设立首期规模为3000万元的债权融资补偿专项资金,帮助科技型企业利用企业信用、股权、知识产权获得银行贷款,重点解决科技企业“首贷难”问题。引导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共同设立债权融资风险补偿子资金池,撬动债权融资资金8000余万元,累计发放担保贷款1.2亿元。
提升便捷股权融资服务能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撬动效应,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天府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并获评“2017年中国市场化母基金TOP30”,通过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金直接投资新区优质项目。2018年,易冲无线、通甲优博等11家新经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5.08亿元。截至目前,新区累计落户股权投资基金等新金融企业500余家,管理规模突破4500亿,其中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已入驻包括IDG资本、德同资本、天奇阿米巴等基金相关机构267家,荣登“投中2017中国最具实力基金小镇TOP5”榜单。
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水平。举办的“私募下午茶”等各类投融对接、项目路演,为超过百余家企业提供了融资对接服务。与新三板合作对接,承接新三板各类专业培训活动,推进双创企业在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工作。联合银行、担保、券商、交易所等,组织“天府新经济之星”等经济证券化专项活动,为60余家新区企业提供经济证券化培训指导。
天府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紧贴创新创业现实需求,持之以恒优化双创生态,化解了企业和人才对政府创新创业政策虎头蛇尾、后续乏力的隐忧,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2018年,天府新区吸引15万余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安家落户,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余家,初步形成了“基础科研+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创新链和“创业服务+人才服务+全程服务”的创业链,有效优化了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圈,促进创新创业在巴蜀大地蔚然成风,有力推动四川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创业成就未来。下一步天府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府新区“一点一园一极一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要求,充分发挥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始终秉持公园城市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主动肩负国家级新区承载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使命,真抓实干,科学作为,加快将天府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