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遇之城”呈现全新发展之姿

   2020-01-08 经济日报
32
核心提示:2019年12月31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例行发布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数字颇为亮眼:

2019年12月31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例行发布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数字颇为亮眼:2019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00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高新企业研发投入135亿元,同比增长8.2%;为123家企业的176个项目释放投融资总需求超100亿元。

QQ截图20200108125935.jpg

  图片来源:北京开发区

根据北京市的发展战略,已明确经开区作为“四区一阵地”的发展定位,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业宜居绿色城区。“据北京城市总规制定的亦庄新城规划,2019年北京市授权开发区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过去是60平方公里),新增的产业协同空间也为亦庄新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介绍说。

宜业宜居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位于首都东南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的枢纽。与北京两座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和新建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距离均为30公里,距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15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完备。

经过28年建设,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渐成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装备制造产业引领创新前沿。截至2019年底,经开区已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2.6万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包括奔驰、ABB、康宁、GE、拜耳等9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30余个。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围绕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中关村、怀柔、昌平科学城)一区”,经开区做为一区,正在成为承接三个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并努力在全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前沿阵地和主平台作用。

如何加快“三城”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梁胜表示,2019年经开区聚焦多方联动发展,协同效应显现。推进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南北协同、产研互补”的发展格局。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合研发机构。全年117个“三城”科技成果项目在经开区转化落地。目前区内两院院士37名,院士专家工作站2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有50家,为经开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及人才支撑。

目前,经开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并梳理现有产业空间资源,引导孵化器、特色产业园与“三城”主动对接,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布局肿瘤基因检测、医疗器械认证检测等短板领域,建设10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示范区

在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2019年经开区围绕“白菜心”,聚焦“硬技术”,持续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区。

据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小男介绍,经开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联合国内外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已挂牌22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3家产业中试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00家。2019年1-11月,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1.5%,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5.7%,有效发明专利达8071件。涌现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2019年研制114项新技术、115项新产品,其中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的新技术21项、新产品37项。星际荣耀实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入轨,“罗沙司他”成为首个本土孵化的国际原创新药。

据梁胜介绍,在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方面,经开区搭建10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金种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梯队。促进创新主体共创共赢,发挥“三城一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球路演中心等汇聚作用。承接用好高新企业认定权限,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

2015年落户经开区的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工业、科研和医疗领域应用的高通量电子显微镜解决方案、真正掌握核心科技并具备独立设计和生产高端电子显微镜系统能力的高科技企业。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李帅说:“2019年企业研发的产品已通过中试,今年将实现量产。”

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2019年12月30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启动仪式在经开区举行,目前经开区已开放40平方公里区域、总里程达322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这标志着全国首个、也是北京市第一次开放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区域。“这意味着经开区有能力为北京提供更为强大的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产业支撑能力,推动自动驾驶从技术测试阶段向商业运行阶段演变。”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捷菲说。

经开区全域开放322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很显然,推动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和技术发展,是经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具体行动。

除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经开区全年产值增长超过10%,围绕其他主导产业,2019年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生态更加完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产值增长12%;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为核心,高端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为两翼的“一核双翼”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格局。如燕东8英寸特色工艺线和赛莱克斯MEMS项目实现稳定量产;还将积极拓展8K超高清显示和AR/VR等前沿应用,补强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产业链条;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不断整合区内优势企业、行业龙头,做强做大产业集群。

预计2020年,经开区将推进120个以上项目建设。并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开展“话语权”招商,与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国际招商。预计全年实现1500个以上项目入库。四大主导产业将实现年产值42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6000亿元以上。

绿色城区 无废城市

走在经开区,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一个满眼绿色,美丽时尚的现代新城扑面而来。

绿色发展,有数字为证。过去的2019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的情况下,经开区万元GDP能耗0.1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1%;万元GDP水耗4立方米,居北京市最低。

从2011年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8年成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园区。到2019年9月经开区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首家通过实施方案的试点城市。进入“无废时间”的经开区,不仅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践行绿色生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等目标,最终是促进园区绿色经济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绿色城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亦庄新城

目前,经开区已经打造了高品质工业再生水处理生产线,铺成亚洲里程最长的橡胶路面,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环城绿道体系,搭建了“一廊一带,两主九副,水绿贯城”的生态结构,建设了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到2020年,经开区将建立起“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经开区示范模式。

据悉,从一诞生就拥有强大“创新基因”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9年4月起以“选择北京 亦庄机遇”为主题,每月定期召开“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截至目前已发布八批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清单。

在此次创新发布会上,梁胜表示:“2020年,经开区将围绕产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深化改革、宜业宜居城市建设五大创新机遇,持续发力,打造‘机遇之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