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双方签署《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协同合作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出实质性步伐。
图片来源:重庆高新区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方将重点从“一城”“一廊”“一高地”“一区”“一港”“一机制”6个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城”即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双方将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共同向国家争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政策支持,联合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协同布局一批研究方向密切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高校院所、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加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链条体系。
“一廊”则是联手成渝地区高新区共同打造成渝科创走廊,构建“成渝总部研发+周边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在科创走廊沿线园区产业化。
在共建“一高地”方面,将以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为载体共建新经济合作示范区,推动两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共用,联手打造智能终端、大健康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区”指的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建西部创新创业引领区。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为核心,共建成渝校地协同创新共同体、成渝英才信息共享平台、成渝科技服务超市、成渝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渝孵化载体业界共治理事会等,共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人才、基金、孵化载体、创业大赛等要素的有效集聚,形成两地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硬科技为主的高水平创新创业。
“一港”建设方面,双方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建内陆自贸港。共同向上争取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纳入内陆自由贸易港试点,率先开展自贸港政策承接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扩大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领域对外开放,突破人员自由通关、国际科技合作、国际产业合作等全方位改革,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一机制”则是共建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双方将坚持市场化方式,推动科技资源向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两大创新极核集聚,并在多个创新节点合理流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