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鳌山湾畔,
青岛蓝谷,
一座正在强势崛起的海洋科技新城。
图片来源:即墨发布
这座活力之城,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是聚集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23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23所高校院所以及60余个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其最为坚实的支撑,则是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和人才的加速集结。2019年,青岛蓝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7%;新签约项目投资额和数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48%;各类人才同比增长33.3%,其中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30%。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新签约项目投资额和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36.5%和880%。
这种逆势上扬的亮眼发展态势,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更是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的鲜活体现。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蓝谷视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并在这里留下了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期许。打铁必须自身硬,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青岛蓝谷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法定机构试点,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建立起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提速青岛蓝谷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出青岛蓝谷发展活力。
“双招双引”量质齐升
走进青岛蓝谷管理局,一楼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墙上的“双招双引”英雄榜、“争树创”先进典型光荣榜、重点项目和载体建设推进表,动态更新的进展如催人奋进的声声战鼓。“2020年5月份第四周,四大战队共新增签约项目5个,其中第一战队新增签约项目3个,第三战队新增签约项目2个……”官网、官微等平台上每周一次的战报,也营造出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氛围。
这种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源自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设计。青岛蓝谷管理局自启动功能区改革以来,按照“小管委+大公司”的理念,将内设机构由13个精简到8个,平均年龄由38岁下降至35岁,硕士及以上人员比例从43.7%提升至64.8%,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不断优化。与此同时,青岛蓝谷管理局还在内部制定KPI绩效考核办法,按照“目标导向、客观公正、逐级考核、奖惩分明”的原则,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队伍优化到位后,青岛蓝谷打破传统招商引资思路,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四个专”的原则,组建了“6+8+3”的“双招双引”作战体系:“6”即围绕由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技术及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众创服务、高端服务、金融三大支撑产业组成的“3+3”产业体系,组建6个产业事业部作为“一线作战部队”,每个事业部负责一个产业方向的组织工作,从产业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落地、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链条专业化推进,为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建设提供一条龙、一站式、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8”即青岛蓝谷管理局属8个部门作为“战略支援部队”;“3”即即墨区鳌山卫、温泉两个街道和局区协同办公室(即墨区与青岛蓝谷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后勤保障部队”。
新作战体系建立后,青岛蓝谷管理局又成立了项目抓落地工作抓落实战队作战指挥部,由局长担任作战总指挥,各分管领导担任作战指挥部成员,并根据领导分工、结合产业方向,组建了五大战队,每个战队明确一名分管领导担任战队总指挥,战队组成部门和事业部作为分队,在战队总指挥的率领下分工配合、协同作战,通过每周战报等加强战绩考评。2020年一季度,青岛蓝谷6个事业部“双招双引”成绩斐然,新签约项目数量占全局的77.6%、新注册占48.5%、新在谈占73.7%。
在重塑体制内招商队伍的同时,青岛蓝谷还委托26家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公司,作为国有产业招商公司的体制外有益补充,提升落地项目速度、质量和层次。“双轮驱动”下,尽管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但青岛蓝谷2020年一季度“双招双引”依然实现“开门红”:签约项目49个,数量超过2019年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73亿元,达到2019年全年投资额的6成;新增市场主体222家,同比增长40%;涉海类项目总数达37个,其中投资过20亿元4个、过亿元15个,实现项目数量和质量的两个“大幅提升”。
深度协同成效显现
年1月,以功能区改革为契机,青岛蓝谷与即墨区创新建立了协同发展机制,成立即墨区与青岛蓝谷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功能区与属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双方合力推进流程再造,落实顶格推进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即墨区和青岛蓝谷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经济发展、腾地、社区建设等工作,实现“局区一盘棋”。2020年一季度,青岛蓝谷联合即墨区相关部门制订了协同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工作方案,协同即墨区相关部门建立规上高企数据库,1—5月份蓝谷区域内技术合同登记额6700万元,其中企业横向登记额5800万元,同比增长41%。
这种局区协同发展机制,不仅在腾地拆迁上展示出工作力度,也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强保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落户青岛蓝谷以来就地转化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新型固氮杀虫杀菌的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便是其中典型案例:青岛蓝谷管理局协同即墨区采取“院校+园区”“科学家+企业家”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力度,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友明院士团队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即墨区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在蓝谷中德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园设立研发中心,在即墨区北部工业园设立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各类农用生物菌剂2万吨,产值达5亿元。
除了作为属地的即墨区,全国范围内独有优势的“国字号”科研机构,也是青岛蓝谷协同发展的重要伙伴。历经8年积淀,青岛蓝谷已从创新资源集聚期向产业发展期迈进,开始用平台思维做乘法、生态思维创环境、市场思维促发展,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培育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新优势。例如,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升级等的虹吸效应,促进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浪潮集团等15家单位战略合作,拉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链条;推动每个高校院所至少成立1家产业化发展公司,目前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已成立产业化平台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均已提上议事日程。2020年6月1日,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举行,这是青岛蓝谷管理局发起成立的首个创新创业联盟,一期成员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43个成员单位,涵盖创新平台、重点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资源。
携手“企业系”平台做强海洋特色产业,也是青岛蓝谷协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方面工作也正风生水起:依托碧桂园集团打造占地400余亩的海洋科技产业园,力争三年内引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技术等涉海龙头企业10家以上。与头部企业易华录集团合作,投资43亿元建设27万平方米的华录山东总部基地,打造国内第一个海洋大数据产业化示范基地。与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总规模500亿元的青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围绕新基建产业方向,引进5G智慧航运应用示范项目,在近海、远海通信应用领域开展合作。6月3日,布局青岛蓝谷进军海洋产业的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武船集团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建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全新养殖理念和养殖技术领跑世界,这也成为青岛蓝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一笔。
优化生态筑巢引凤
“您好,我是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技创新部的工作人员,咱们公司80万元奖励金已经拨付到位,请您查收一下。”当山东小巨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到来自青岛蓝谷管理局的电话时,激动不已地说:“太感谢了,只是简单提交了材料,就拿到了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
这是青岛蓝谷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的一个缩影。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青岛蓝谷大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实行一窗受理、后台办理、一窗出件,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工作亮点频出。例如:变被动申报为主动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等事项只要有上级文件证明,青岛蓝谷就主动为企业兑现,不需企业自己申报;开办商事主体登记三大类33项业务,基本实现了从开办注册、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的全流程闭环运行;线上逐一对接青岛蓝谷759家准科技型企业,确定210家重点培育企业进行滴灌式精准培育,把政策、服务送上门。
与政务生态相匹配的政策生态,也更加高效务实。青岛蓝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教产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青岛蓝谷关于加快推进“双招双引”攻势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为确保企业应享尽享,青岛蓝谷管理局领导班子坚持“新官理旧账”,组织开展原政策的兑现工作,用线上容缺、延长申报时间等方式,成熟一项兑现一项。其中,仅用两天时间就为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兑现政策扶持资金260万元,最近一批201万元资金兑现工作也已启动,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人才,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为营造舒心舒服的人才生态,青岛蓝谷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产业“兴才”、环境“留才”,截至目前,已全职或柔性引进院士等各类高端人才6000余人。与此同时,青岛蓝谷多措并举增加人才公寓供应量,解除人才在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青岛蓝谷还为入住人才减免两个月的房租、物业费等费用50余万元,减轻其经济压力。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青岛蓝谷紧锣密鼓按下创新发展“加速键”:2020年,青岛蓝谷将稳步推进总投资额1055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资额23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新增市场主体等重点指标增速不低于30%,地区生产总值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的发展目标。
青岛蓝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聚焦党建引领提站位、聚焦“双招双引”提质量、聚焦科技创新提活力、聚焦产业发展提后劲、聚焦城市建设提品质、聚焦深化改革提动能、聚焦作风建设提质效,迅速发起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构建高端研发机构和人才高度集聚、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金融资本等要素活跃流动的青岛蓝谷发展新生态,推动青岛蓝谷向着“世界蓝谷”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