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发区目前已成为各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10月27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河南政府网
2019年河南制定出台《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明确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开发运营去行政化和主责主业去社会化为切入点,着力突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集聚区、改革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文件明确了促进整合优化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4项重点改革任务,为我省新时期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29家开发区作为首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不搞一刀切,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纯公司化”“政区合一+公司”“管委会(工委)+公司”三种改革模式,为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河南有多少个开发区?
全省共有150个开发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总量居全国第3位截至2019年底,全省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5%。目前,全省共有150个开发区纳入了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总量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在带动全省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省级产业集聚区成为引领地区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依托开发区,河南培育出了洛阳智能装备、漯河食品、商丘纺织服装等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2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十二五”以来,全省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2万亿元、年均增长32.9%,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产业、人口、城镇空间融合发展持续优化。
开发区“干什么”“怎么干”?
企业化运营去行政化,充分赋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革突出两个聚焦,聚焦企业化运营去行政化,聚焦主责主业去社会化。改革的原则:坚持市场化,破除“管”的思维,凡是能够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明确权责边界,厘清开发区区域内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更加符合开发区发展需要的组织架构。充分赋权,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向开发区赋权力度,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搞“一刀切”,结合地方特点和开发区发展层次,探索多种改革路径,分类施策。
重点改革哪些方面?
涉管理体制、职能配置、人事薪酬等三方面
此次开发区改革重点是从体制机制方面求创新、求突破,突出以下3个方面:
改革管理体制:在总结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管委会+公司”为基本模式的改革路径。其中,公司要依法合规独立运营,实行市场化运作;管委会要通过“两剥离、一加强”,即剥离开发建设运营职能交由公司承担、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由属地部门或代管乡镇(街道)承担、加强管理服务职能,实现“瘦身强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纯公司化、“政区合一+公司”等多种改革模式。
优化职能配置:调整优化管委会内设机构,同时,通过刻制部门“2号章”、设立派驻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进一步向开发区下放市县经济管理权限,从而更好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创新人员管理方式,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探索兼职兼薪、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河南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成效如何?
2019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近七成,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全省29家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通过一系列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河南开发区“二次创业”按下了快进键。2019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68.9%,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6%,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20万人,占全省比重超过70%。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