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2018-06-25 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63
核心提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到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引领了数字经济,谁就掌握了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到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引领了数字经济,谁就掌握了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深刻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力量。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大型企业在数字经济上的开发、创新,为更多的受众提供相应的数字经济服务,使得中国成为数字经济的实践者。当前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大促进了传统产业效率,同时催生出大量新业态,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经济数字化有利于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必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问题:一是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工业网络标准、技术及产业的自主创新较为不足。二是互联网平台支撑较为不足。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平台商业成熟度存在一定差距,龙头企业缺乏,核心能力薄弱,生态相对滞后。三是技术层面存在差距。当前数字经济中涉及的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短板。同时,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的芯片也不强。在基础软件方面,互联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的。
  机遇:一是政策红利释放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网络提速降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分享经济、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正在推进实施,各地对数字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是产业转型机遇。以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引发软硬件等核心技术体系升级,深刻调整产业格局。三是经济转型的机遇。数字化新技术新应用正在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连接、平台支撑、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等,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我们应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让数字经济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
  1、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全国重大城市信息化网络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环保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依托大数据平台,依靠制度创新、举措创新、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全国各省市政务信息整合,打通部门壁垒,建立全国各省市政务数据中心,推动各级政府为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为百姓提供定制服务。加快开放网络平台建设,对标世界先进的科技前端,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基础性业务开放平台,提供基础架构、资源、技术等方面支撑,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加快网络和平台优化升级,超前部署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高性能路由设备和大数据云平台等基础设施,提供支撑业务创新发展的网络设施环境,积极争取5G标准的话语权。
  2、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目前,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从消费、社交、出行、通信、支付等多个维度积累了海量用户数据,并开发出各种核心产品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日常消费、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端的数字化转型在行业内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应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作用,从海量用户数据中洞察用户潜在的需求,引导企业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变,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观念引导和价值认知,加大工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推广力度。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拓展传统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能力,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3、着力培养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目前供给端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依赖人才驱动。数字人才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还涵盖能够与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具有数字化素养的跨界人才。应大力培养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领域的数字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入跨界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出强劲活力。大力培养有技术专研深刻、创新思维活跃、商业前瞻眼光的技术创新人员和团队,培养跨界融合、服务创新、客户体验等意识强烈的跨界应用推广人才,形成专业型、市场型、融合型、领军型相互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建立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加大激励创新。打破人才流动体制界限,促进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4、推动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传统产业应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强化数据驱动能力,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构建全新数字经济体系。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将线上线下打通成为一体,解决传统企业的“痛点”。深度挖掘生活场景中的数字经济的机会,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O2O,打车、停车及外卖、医院挂号、医保社保、交通违章处理、交水电费等海量数据化、信息化机会,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先进制造”,不断推动软件、硬件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创新数字化管理和建设方式,利用新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行驱动管理创新。完善网络平台产业服务,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经营销售、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业务信息服务向网络平台集聚,促进产业生态圈打造。
  5、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体系。发挥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引领性和先导性作用,重点加强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创新,以技术创新来拓展业务应用场景,支撑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塑造新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整合利用大众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创新网络,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支持科技型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完善鼓励天使、风投、股权投资、并购、私募等基金发展政策,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投资机构体系。提高融资审批决策数据信息服务能力,完善政府财政资金跟投政策,提高财政资金创新投资效益。
  6、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监管体系。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法规,加快数字经济立法。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构建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大数据安全管理、跨境数据流动等重点领域专项立法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完善新业态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各类平台信息服务潜在风险的研究和预判,及时调整和完善融合创新领域行业管理规范和监管措施。完善网络安全保障制度,重点加快重点领域、复杂网络、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复杂网络、数据流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能力。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方面,强化政府综合管理,推动社会共治,推进法律适用和落实执行等配套机制,提升犯罪成本。加强行业自律,加速行业统一标准的制定,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不断提升全民的网络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