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以中德合作引领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2018-07-09 中国经济时报
50
核心提示:李克强总理即将赴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十九大后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欧洲和德国,也是默克尔连任后访华的一

李克强总理即将赴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十九大后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欧洲和德国,也是默克尔连任后访华的一个多月内,两国总理的再次会晤。中德领导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频繁互访会见,反映了两国关系正处于非同寻常的重要时刻。
  首先,中德经贸合作正处于新的时点上。近年来,中德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2017年,中国连续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681亿美元,是1978年的100倍。德国是欧盟内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双边贸易额占中欧贸易总额的近三成,是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贸易额的总和。中国已成为德国企业的重要市场。据统计,300万家德国企业销售总额的7%、30家德国DAX指数企业销售总额的15%均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占大众汽车公司全球销量和利润的三分之一,为其顺利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德双向投资发展迅速。据估计,累计双向投资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德国是对华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占欧盟对华投资的四分之一,50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累计超过8000个项目。超过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经营,涉及到贸易、金融、汽车、机械、航空、电信等领域。
  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德国正在大力实施工业4.0计划,中国正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有助于促进优势互补,特别是以数字化和创新合作为引领,加强两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领域合作,挖掘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发与合作潜力,将打造中德合作的“新引擎”,推动中德经贸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德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空间。德国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之一。德国政府积极推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中欧班列”和航空运输等领域的合作,为新欧亚大陆桥联通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双方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和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会有更多合作机会。
  其次,全球化面临历史性抉择的关键时刻。全球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势头强劲,美国绕开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加征关税等单边主义措施,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带来冲击。作为欧亚大陆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德国是世界第一和第三大贸易国家,都是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中德的态度和行动,对于世界贸易体系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中德两国都认为,开放的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体系,是全球经济增长、世界和平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保障。
  在此关键时刻,中德更应展现大国担当,在国际事务中加强沟通协调,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让各国和各国人民分享发展成果、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
  在加强多边领域合作的同时,中德需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尊重对方核心关切。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和一个强大的欧元符合中方根本利益。中国将更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和建设互利互惠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中国将坚持扩大开放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双方应加强沟通交流,为中国企业赴德、赴欧投资兴业创造公平、开放的环境和稳定的制度框架,共同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早取得成果。
  政府磋商机制是推动中德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超级发动机”。通过政府磋商,开展全方位对接,加强在财金、贸易、投资、安全等领域沟通交流,共同制定两国未来合作的新“路线图”,将有助于中德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向更深领域开拓。在全球多边主义和贸易自由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历史性时刻,中德应通过此次双边磋商,再次高扬全球多边合作的旗帜,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更为积极的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 许宏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