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国汽车销量出现7年来最大降幅,网络上一片“遇冷”、“寒流”的惊呼声。然而,移步湘江之滨的湖南湘潭,在这里的一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走上一圈,感受会明显不同。今年1~9月,湘潭汽车产业龙头企业——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整车产销量超过15万辆,同比增长17.4%;实现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3.2%。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众多全国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湘潭,规模越做越大,信心也越来越强。
这些企业的信心,既源于湘潭汽车产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可喜景象,更与今年湘潭市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项机制创新——“三长”联动有关。
布局 千亿目标引领产业发展
湘潭汽车产业的“三长”联动机制即,由湘潭市市长谈文胜担任汽车产业链“链长”、优势核心企业湖南吉利总经理刘向阳担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联盟“盟长”、中国农业银行湘潭市分行行长刘敏担任牵头“行长”,链长、盟长、行长合力解决湘潭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三长”联动的目标很明确:补齐、补强湘潭汽车产业链,以保证千亿产业目标的实现。
这一机制是在什么背景下推出的?补齐、补强产业链对湘潭汽车的发展有何现实意义?要回答这些问题,得从湘潭千亿汽车产业目标的确立说起。
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将管理形容为破局的智慧。梳理湘潭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也可以发现一个不断布局和破局的过程。确立千亿汽车产业目标相当于湘潭市本轮汽车产业发展的布局行动,推出“三长”联动机制则是实现这一布局的重要破局之举。
2017年,湘潭市同时提出两个千亿产业计划,汽车是其中之一,目标是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这标志着,汽车产业已成为湘潭市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而这一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的湘潭汽车产业链。
2006年,被湘潭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所吸引,李书福在这里投资建立了吉利汽车的一个生产基地。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投产,湖南吉利年销量迅速超过10万辆,并最终从“中等生”变为“优等生”,成为吉利汽车在浙江省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湖南吉利的带动下,湘潭汽车配套体系逐渐成型,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数量从吉利落户时的1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60多家,一些当地原有的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进入吉利汽车配套体系。2017年,湘潭汽车产业实现产值约420亿元,其中零部件及后市场配套企业产值达200亿元。
聚能 湘潭汽车产业酝酿质变
千亿汽车产业目标明确后,湘潭市制定了《湘潭市汽车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同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湘潭汽车产业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湖南吉利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显著。2017年,舍弗勒、麦格纳、延锋安道拓、京西重工、克康等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湘潭,湖南吉利在当地的配套比重也不断增加。今年到目前为止,新增的吉利配套企业已达8家,包括沃森电气、北汽大世、屹丰、麦格纳、京西重工等。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初围绕吉利布局的湘潭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拓展业务半径,逐步将配套范围扩展到长株潭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比如,桑德集团的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为吉利、众泰、长安、南京金龙、卡威汽车等企业的多款车型配套;湘潭地通为吉利,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简称广汽菲克)配套生产车架总成;湘潭屹丰与吉利、上汽大众、广汽菲克都有配套关系;吉盛国际不仅为吉利,还为力帆、北汽配套;2017年引进的北汽大世为吉利、北汽配套生产座椅,具有30万台(套)的年生产能力。
不仅如此,多个汽车相关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更提高了各方对湘潭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预期。
在整车方面,湖南吉利年产10万辆SUV项目备受期待,恒润新能源整车即将下线,众泰投资30亿元的汽车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宁波拓普集团在湘潭投资10亿元,建设内饰功能件及电子底盘系统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万套内饰功能件及60万套电子底盘系统的生产规模;桑顿新能源创新科技园锂电池项目计划年产10GWh电池包、10GWh电芯、1GWh梯次利用及储能电池,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经过最初10年的产业链创建、近两年的快速聚集和能力提升,湘潭汽车产业不断积累着质变的能量,有望以更快的速度向千亿产业目标前进。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随之而来——众多体量尚小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能否跟上整车“巨人”的步伐?
前一阶段,湘潭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未来能否实现长远发展,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能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对湘潭汽车产业,对作为龙头企业的湖南吉利也是如此。
破局 “三长”联动共促企业成长
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化解痛点和难点。对目前的湘潭汽车配套体系而言,痛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二是快速扩张造成人才紧缺;三是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企业的增长速度。
而这三个痛点和难点,也是“三长”联动要重点化解的。
为帮助当地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降低配套成本,作为湘潭汽车产业联盟“盟长”单位,湖南吉利于今年9月,展开为期100天的“质量百日提升”和“双维度提升”活动。
针对湘潭汽车产业60多个企业需要中高级人才500多人、技工4800多人的情况,10月11日,由湘潭市经信委、市千亿产业办牵头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湘潭市汽车产业联盟举办了湘潭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人才对接会,组织60多家用人单位与湖南省、湘潭市的12家高(职)院校、3家人力资源公司对接。
在这三个痛点、难点中,最难化解的莫过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汽车制造是一个资金密集行业,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的投资规模虽然无法和整车企业相比,但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特别是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上。以吉利汽车最早的配套商之一地通集团为例,伴随着吉利汽车的不断扩张,地通集团陆续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了11个生产基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也迅速提升,资金压力可想而知。进入湘潭以来,地通集团相继投资建设了3家企业,单一企业投资额从7000多万元增加到2.5亿元以上。
在湘潭,需要资金支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当然不止地通一家。但难就难在这些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仅凭自身实力和信用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
“三长”联动让湘潭市找到了化解这一痛点、难点的突破口。具体办法就是,只要零部件配套企业成功为湖南吉利供货,就可以从银行得到相应额度的贷款,用于企业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到目前为止,农行湘潭分行牵头6家银行与湘潭汽车产业链内的23家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授信金额已达20亿元。其中,北汽大世、湘潭地通、湖南浩润、东风曲轴、屹丰汽车等企业分别获得贷款、投资或者授信支持。
目前获得银行金融支持的虽然只是湘潭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一小部分,但这让更多小微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更多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了,湘潭汽车产业才更有希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