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1.2,较2017年提高4.3,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控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71.1%、45.6%、35.7%,较2017年提高6.1、1.4、2.2个百分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朱鸣在2018年两化融合推进会上表示。
目标: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河南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顶层设计,突出示范引领和项目带动,构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河南省将两化融合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出台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河南省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分类提出6个方面18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转型动力和创新活力。
河南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推进制造业高速发展。
第二,突出示范引领。围绕两化融合重点领域,发挥试点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由点到面向纵深推进,培育发展新型制造模式。
在国家级试点示范方面,先后争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7个,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12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9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29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0个,涌现出中信重工、宇通客车、天瑞集团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优势企业。此外,全省还遴选确定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415家,省级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273个。
第三,狠抓项目建设。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企业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和生产装备数字化升级,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围绕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面,指导各地在建项目进行梳理,建立项目库。全省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13个,总投资1733亿元。已完成投资524亿元。在全省工业增速下行的情况下,为稳定工业增长,深化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印发《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作方案》,支持智能制造、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以平台为核心的生态圈。中信重工矿山装备、卫华起重机、一拖智能农机等3家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示范点,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管理平台获得国家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遴选认定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
第四,强化基础支撑。构建多元服务体系,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撑,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一是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以贯标评定对标诊断为抓手,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先后争取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99家,启动贯标企业519家,对标企业4154家,开祥化工等52家企业通过贯标评定。
二是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遴选培育20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征集54名技术专家,组成6个专家组,分赴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为512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98家重点企业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
三是实施“企业上云”行动。遴选公布8家第一批“企业上云”服务商,开发建设“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订购服务、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在线功能,鼓励各地通过财政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目前全省新增上云企业超过1.2万家。
第五,营造发展环境。从破除传统路径依赖,树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思维、新理念着手,以宣传发动为重点,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两化融合。
除强化交流合作、开展专题培训,河南省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度行”活动,组织行业专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先后赴18个省辖市宣讲两化融合新趋势、新要求、新政策,累计参与企业2600多家。
第六,完善工作机制。以横向协同上下联动为重点,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督促有力的工作机制。
下一步聚焦五大发力点
朱鸣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实施千家贯标万家对标工程。以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为引领,逐步实现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两化融合管理全覆盖,建设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评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第二,分行业打造一批标杆企业。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汽车、冶金、化工、建材、轻纺、医药等行业,选用一批标杆企业,总结梳理经验做法和成效,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加快有效模式复制,移植推广。
第三,开展智能制造企业梯度培育。研究制定评价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对省级认定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跟踪管理、分级评价,实施差别奖励政策,推动提档进阶,不断提升。
第四,组织“专家诊断服务进千企”活动。组织省内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机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云平台服务商等技术专家,深入18个省辖市,1000家企业“入户诊断”开具诊断报告,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服务。
第五,分批次、分行业组织专题培训。重点组织工信系统负责人和重点企业“一把手”,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组织到国内外先进领域和标杆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转型发展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