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习近平4月22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减税降费要尽快落实到位,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我国现代化经济体制包括实体经济、现代金融、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全方位开放等五方面内容。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金融业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经济兴则金融兴,金融强则经济强。
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银行业发展存在短板。当前银行业普遍存在经营特色不突出、金融服务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一方面,资产管理不善,迫于贷款指标的压力,对贷款人的社会信誉和抵押资产的市场价值评估不当,导致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上升,加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享受的政策优惠不断减少,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进一步导致其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大,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亟需提高;另一方面,银行人员素质水平及管理水平不高,在岗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银行内部缺乏严格的考核等管理制度,加之受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和银行业自身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双重影响,银行预期盈利能力下降;此外,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够,中小民营企业因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企业发展长期陷于困境。
二是资本市场存在弊端。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仅仅是融资的功能而没有投资的功能,且主力和机构对中小投资者有碾压性优势,叠加各种内幕交易,大股东割韭菜套路,中小投资者得到的保护几乎形同虚设,A股长期以来熊冠全球,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长期受损,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完全是风险市场;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融资后不是进行实体经济投资,而是大量的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投资理财。目前的经济增速放缓跟房价上涨息息相关,房地产吞噬了大量本应流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资金,如果房价继续上涨,在导致总体债务水平继续攀升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失血;同时,股价的不断走低,迫使境内外资本越来越不支持企业股权融资,而使得企业降低资产负债比率、降杠杆变成无法完成的任务,上市企业失去股权资本支持,失去平衡资产负债比率的能力,从而诱发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互联网金融存在乱象。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较不完善,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仍沿袭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对新兴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监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这一监管体系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多数互联网企业在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不持牌地做传统金融,甚至有些平台企业挑战了法律底线。如相当一部分P2P平台向非法集资演变,多数P2P平台“爆雷”,这些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其中有些局部性的风险有的已酿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从聚投诉平台重点行业整体投诉数据来看,仅2018年含消费金融、P2P、小额贷款、助贷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业的有效投诉量共计20.97万件。
为此,建议:
1、提升银行业管理效益。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树立现代化银行经营理念,加大对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将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科学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具有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的财务人员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为银行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优化银行业收入结构。加强对贷款人信用情况的了解,提高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支付结算、代理咨询、担保承诺等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积极开展电
子银行、点对点信贷、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扩大银行业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拓展银行业业务收入的来源渠道。三是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加强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金融财会等专业优秀毕业生等方式,积极招纳高素质人才;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银行管理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四是突出差异化经营特色。各家银行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客户、定位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制定好差异化竞争的战略,集中精力和资源拓展其优势领域内的业务,扩大规模和提高运营效率。五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评级质量管理,精准核算成本收益,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成本管理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的监管制度,细化内部尽职免责实施办法,实现对中小企业的“敢贷、愿贷、能贷”,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2、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一是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严格限制投资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严格限购限贷,并建立租售同权、共有产权、房地产税的长效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缓解楼市供需矛盾,降低楼市上涨预期;规范和发展二手房、租赁房市场,形成多样化的住房供应和消费模式,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二是适度引导实现经济金融均衡。助推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政府引导,推动金融服务新兴产业及小微个体,提高金融普惠性。如通过贷款贴息、金融机构补贴、保险补贴等手段,引导金融服务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三是严格金融风险治理监管。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严格贷款分类管理,加强重点行业、地区和企业信贷风险排查防范,完善并落实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发展穿透式监管新技术,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数据监控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复杂金融产品全链条、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全过程实施穿透式监管。四是控制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并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严格审慎落实各项货币政策,最大限度规避金融风险。五是力促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平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实施法治和市场化有效结合。制定公平而稳定的股市规则和严格执行的法律制度,杜绝股市政策朝令夕改,虚假消息满天飞;加快完善监管制度,鼓励资本市场长期投资,限制机构投资者的短期行为,避免资本市场暴涨暴跌剧烈震荡;建立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制度,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树立合理的投资回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严厉打击,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倡导理性价值投资。
3、严格互联网金融监管。一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安全网。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二是实行评估分类监管。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态、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监管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实行分类监管。对于影响小、风险低的,可以采取市场自律、注册等监管方式;对于影响大、风险高的,则必须纳入监管范围,直至实行最严格的监管。三是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跟踪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演变,划清各种商业模式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和债券、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及时明确法律与监管的红线,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引导消费者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使广大消费者知悉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产品的主要性质和风险,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办理中的合法权益。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点是加强客户信息保密,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