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关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的思考

   2019-05-27 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50
核心提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三个没有变”重要论断,释放了正本清源、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强烈信号。自去年习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其中,包括减轻企业税负负担、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等政策部署。在减税方面,简化了减免税收的手续,且执行的政策一竿子插到底,民营企业家深感此次税收减免政策 “获得感”最高;在降费方面,社保缴纳比例由19%降为16%,地方涉企费用全部清零,压缩“证照”办证时间大幅缩短。应该说,此次给予民营企业的政策红包是丰厚的,力度也是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当前,在政策上路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痛点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民营企业有效融资仍显不足。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意见,在妥善解决临时性资金困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落实续贷政策、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精准金融服务、建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资金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然而,相关部门仍存在政策偏差,在平等使用金融要素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金融监管部门为规避风险,既给银行部门规定了“贷款发放终身追究责任”,又给企业制定了很难办到的贷款流程程序,目前的政府成立担保机构和担保公司和企业资产抵押两种抵押方式根本满足不了小微企业(包括工商个体户)贷款抵押需求,银行仍是不敢贷,不愿贷、不想贷,造成融资难以逾越。

二是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仍存在信任危机。一方面,民营企业大量积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自主核心技术少,产品和技术无法经受市场长期考验。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产品迭代升级,企业生存局面较为严峻,企业本身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和民营企业没有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没有建立民营企业合理诉求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也没有构建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尤其在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方面仍是厚此薄彼,表现在服务民营经济的融资担保、信用评价、培训体系、信息服务平台仍不健全,广大民营企业仍感觉权利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规则不平等。

三是民营企业仍存在严重人才短缺问题。当前对民营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仍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小微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优秀企业家稀缺、各类人才短缺问题。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体制不完善、待遇偏低等原因造成人员流动频繁,企业的家族制管理、工作条件欠佳、薪酬体系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缺乏、人才缺少成长和发展空间等成为民营企业丧失人才吸引力的的短板。而人才的流失,特别是管理、技术、营销等岗位的核心人才的流失,导致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突然“断裂”而陷入困境,还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和“羊群”效应,带来负面的气氛、情绪及效率,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建议:

1、积极谋划金融政策落地的有效举措。一是强化金融政策落地的决心。金融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国家普惠性金融政策的认识,积极、主动地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金融普惠性政策;彻底简化银行贷款流程程序,银行部门在个人房产、货物、企业之间、设备、合同订单等多种抵押方式上有所突破,并规范企业的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降低贷款成本;银行部门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对企业贷款采取差异化对待,分类管理。二是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上补短板。加强银政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用担保贷款,建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充实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增信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三是在实施创新驱动上给予扶持。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应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创新性企业发展,对企业的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打通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绿色通道,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金融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靠政策,更要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营造公正的发展环境。各级部门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碗水端平”,扫清体制观念障碍;加快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股权收购、可转债认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改制上市及企业经营管理;开展专项清欠行动,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二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标准,定期评估营商环境质量状况。三是助力企业长足发展。构建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梳理问题导向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完善科企对接、产学研合作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针对80%的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品牌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引导中小企业改变品牌观念,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改变为发达国家代加工的状况,打造一批行业品牌鲜明、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企业。

3、大力实施民营企业人才提升工程。一是加大企业培训提升。加强政策、法律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加强关键技能培养;实行全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民营企业设立培训中心,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和指导,特别注重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做好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培训工作,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搭建民营企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供服务。二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鉴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停留在“人治”阶段,人力资源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应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民营企业家“把人才留住”的能力和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使人才从根本上获得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人才跳槽的可能性,稳定人才团队;引导企业制定对人才的股份奖励、认购奖励、股份期权、干股等长期激励方式,制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以现金、知识产权等出资入股的方案,支持企业推进股权激励常态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