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发区经历了以生产要素需求推动的1.0阶段、以服务要素需求推动的2.0阶段、以科技创新要素需求推动的3.0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城市功能要素需求推动的4.0阶段。新时期,随着城市和产业发展对开发区功能和定位的不断升级,长期以工业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承载区域格局变动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要求,亟需探索建立新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关于各类开发区的总体指导意见,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开发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新时期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求,标志着开发区作为经济功能区正式进入了由“产城分离”向“产城融合”转变的新时期。之前的开发区是“滚动开发、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而4.0阶段的开发园区即是综合大开发大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产城融合是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是产业和城市相结合的双转型、双升级。此核心点即是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人宜居,最终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如果说1.0至3.0阶段的开发区是引进商店、餐饮等配套服务的阶段,那么4.0阶段的开发区则是更加注重园区的硬件软件智慧化发展,包括提供园区的云服务、云办公、企业金融服务、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它以全方位高智能地协助企业成长作为宗旨,最终以与企业的共生共赢和与居民的共生共荣作为发展使命。
新时期推动我国开发区向产城融合新城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实施理性开发,促集约发展。一是完善城市功能规划布局。统筹规划运营园区各类资源,通过竖向发展、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等规划发展,完善园区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通过优化调整主导产业位置、相关产业拓展空间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加强对各类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的预见性安排,将开发区规划建设成为用地集约、有城有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有利于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和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围绕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确定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实行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优化新城的功能布局,提倡土地的复合开发利用。二是加强新城配套建设与周边互动。加快提升产业园区及周边的商业商务服务功能,完善生活、教育、医疗等配套环境,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与周边区域管理主体的关系,构建联动园区内部、联动产业园区与周边的多层次联动格局,在重大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塑造等方面形成共建共享、多元平衡的良性互动机制。
2、提高建设水准,促科学发展。制定科学的开发模式。一是以市场导向明确开发模式。通过市场调研、资源整合,对园区进行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定位、开发模式、盈利模式、产品及服务设计等。二是以多重维度明确运营模式。以社群经济、共享经济、技术创新、资本创新多重维度明确运营方式。在社群经济中,打造产业生态圈,打造专业的企业社群、企业家社群以及员工社群,并构建园区品牌化体系,并形成园区品牌社群,对园区品牌社群进行体系化运营;在共享经济中,建立园区与园区间、区域园区与区域园区间的信息共享、硬件设施共享、研究基地共享等;在技术创新中,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面向市场端的展示交易平台等;在资本创新中,大力运用信托融资、基建基金、股权私募基金、融资租赁、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银行、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模式,以及以土地入股、物业入股、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投资园区企业。
3、扶持产业发展,促效益发展。一是促进园区新旧产业融合。制定促进开发区新旧产业融合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紧抓新科技革命的快速步伐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机遇,以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以迅速发展的高新信息科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二、三产之间及园区各产业的相互渗透及融合;探索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管理模式,形成产业链要素资源集聚、产业特色明显、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产业集群态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二是理顺园区产业与地产关系。建立以产业为主导,与产业互动发展、共生共融的房地产关系,以强产业之核带动区域发展,以产业激活和提升区域价值。三是设立产业引导扶持资金。对园区主导产业及高级人才设立专项引导扶持资金,鼓励国内外重点企业和高级人才在开发区创业,对带动区域发展的企业及高级人才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奖励回馈,打造园区吸引投资者的创业新高地。
4、实施创新驱动,促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实施各类创新举措。着力进行技术创新、资本创新、服务创新。在技术创新中,加大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资本创新中,在园区的资本运营方面形成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构成;在服务创新中,将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端相集成,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实现创新体系的改变、创新主体的多元、创新技术的突破,催生新的园区发展模式。二是积极推动智慧园区发展。注重培育发展智慧产业并加以推广应用,深度推进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立智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以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和以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提升商贸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品质层次,积极培育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智慧园区建设之间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发,提高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5、践行宜居为本,促人文发展。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深化“高品质宜居城区”战略,架构空间形象整体格局,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功能业态;推动老旧区域和城市管网改造,兼顾地下地上,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加快智慧城区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化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二是完善配套生活服务。以打造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着力完善投资商及居民的生产生活配套。在商业服务上,依托现代服务产业区,提升商业业态,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国际顶级品牌和国内著名品牌,建设中高档的中心城市商业、餐饮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努力形成“高端商业发达、特色商业彰显、社区商业便利、市场环境优化”的发展格局;在社区服务上,发展面向家庭的医疗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打造生活便利化宜居城区。通过产、城、人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的全生态体系的合作运营,在聚集产业的同时,聚集人口,促进区域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