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下称《报告》),从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营商城市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对我国近300座城市2018年的整体表现进行了指数分析和排名。
2018年,清远地区生产总值1565亿元,财政收入11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在这份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琅琊榜”中,清远展现出强劲的攀升势头,不仅“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飙升27位,升幅居全省首位,在“宜居城市竞争力”等方面也保持着上升趋势。
看似普通的排名变化,折射出的是清远近年来紧紧抓住广清一体化等机遇,在城乡经济、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乡村振兴补“短板”挖潜提升综合经济竞争力
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份《报告》当中,清远“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27位,提升幅度在全省“领跑”。
清远是一片富有改革精神的热土,2018年被央视定义为“一座富有改革精神的城市”。得益于广清一体化、农村综合改革、“一区”生态发展、重点区域建设等多方面的探索,清远为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按下了“快进键”。
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广清城轨、磁悬浮旅游专线、广连高速加快建设,广清永高铁、广清地铁等加快规划立项;在招商引资方面,广清产业园扩园、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正在全面推动实施,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省职教基地、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奥林匹克中心、长隆森林动物主题公园、中以科技特色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同时,作为省内欠发达地区,清远仍有“短板”亟待补齐。
清远是全省农业农村大市,农村人口271.1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1.22%,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清远也是全省脱贫攻坚大市,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省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1.5%和8%,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担子也很重。
清远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清远将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充分用好用足广清一体化等各项政策红利,“入珠融湾”让清远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更开放更公平
作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清远“营商城市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73名,在粤东粤西粤北城市中排名靠前。
记者了解到,清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打造更开放、更公平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从项目审批、企业服务、产业园区等方面,全方位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知名企业落户。
“以前为了中标要专门到当地提交资料,有一次因为资料复印件少带了一份,我不得不跑到外面去复印,光复印费就花了不少钱。”深圳某企业相关负责人曾先生向记者介绍说,自从清远有了“网上中介超市”后,现在企业投标资料只需在网上上传即可。
在全市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后,清远已从政务服务效率的“跟跑者”向“领跑者”迅速转变。
记者在清远市行政服务中心看到,现在办事群众“进一道门”就能办所有事,26个综合窗口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改革,一个窗口就能受理多个部门的业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现在企业办理施工许可,已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目前的1个工作日。”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7年9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在清远高新区正式挂牌,将涉及投资建设领域6个部门的80项审批事项,划转审批局一个部门集中办理,把原来政务办的“多枚印章管审批”变为审批局的“一枚印章管审批”,使相关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79%,部分事项压缩了近九成,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提升“绿色竞争力”粤北小城变身宜居城市
记者梳理发现,在“宜居城市竞争力”这项最接地气的排名中,清远一举上升了48位,充分体现了这座“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绿色竞争力”。
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空气质量往往是一个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在2019年全省一季度空气质量排名中,清远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省第二。作为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有着强劲的“城市之肺”,全市林用地面积达2126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4%,森林覆盖率达72%。
2018年10月,清远跻身“2018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市”行列,成为广东省唯一入围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多条高速公路不仅拉近了清远同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也带旺了城市人气。2018年,清远城镇人口首次突破200万,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选择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一名“新清远人”。
如今,万达广场、世纪荟、顺盈时代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在清远快速崛起,恒大、万科、融创、碧桂园、保利等知名房企相继在清远“抢滩”,使得这座昔日的粤北小城逐渐有了大都市气息。
在城市核心区规划方面,清远“以水为魂”打造宜居城市,确立了以“湿地湖城、燕湖水城、生态智城、休闲山城”为重要风貌,以北江、大燕河两大水系作为重要自然边界,打造“两水融城三带连,绿溢四区镶九湖”的城市风貌规划结构。
以“创文”为抓手,清远进一步强化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整治,使市区面貌焕然一新。以成功申办第十六届省运会为契机,清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四馆一中心”、环城西路、松苏岭公园、南岸公园、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
建设“两市三区”实现可持续竞争
“可持续竞争力”是对城市发展后劲的综合考量,作为一座建市仅31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清远在步入而立之年后,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勾勒出建设“两市三区”的发展蓝图,进一步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目前,清远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入珠融湾”先行市、具有主题公园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作为最靠近大湾区的地级市,清远在“入珠融湾”过程中,南部地区主动对接大湾区,北部地区做足生态功课,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融入大湾区,主动参与珠三角产业布局,实现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将文化旅游作为一张靓丽名片,4000多万人次的年游客接待量,也有力提升了城市可持续竞争力。
目前,清远已形成“亲情温泉、激情漂流、闲情山水、奇情溶洞、热情民族、浓情美食”六大旅游品牌,正在积极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致力打造成为“东方奥兰多”。
如今,清远的主题公园特色已初步形成,在长隆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下,英德心花小镇、鸿海(清远)环球国际音乐特色小镇、际华园等一大批投资逾百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成为清远文化旅游事业一股强劲的可持续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