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走过的历程,一部税收改革发展史蕴含其间。
从起步、发展,再到变革、成长,新中国税收事业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瞬间。“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诚挚初心,已伴随共和国走过70个春秋。
税制改革顺应时代助力发展
从1950年到1977年,我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从26亿元扩大到413亿元,28年增长超过14倍,年均增长10.5%。为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我国进行了一些税收调整措施,如减轻农村税收负担等,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税收制度也同步发生深刻调整,特别是开展“利改税”改革,大幅增加了税收收入规模,提高了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第一步“利改税”,即“以税代利,税利并存”,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
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后,当年就获得了明显成效。与1982年相比,1983年实行“利改税”的企业产值增长9%,利润增长10.9%。
1984年10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国营企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前后两次“利改税”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引领中国税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利改税’是中国税收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事件,甚至可以说,是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关键一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
当历史的车轮前行至2012年,根据国务院部署,自当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同年2月1日上午,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成功受理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的上门申报,开出全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首张服务业增值税缴款书,涉及增值税税额6808987.69元,拉开了此后8年间增值税改革的序幕。
基于上海试点的积极成效,“营改增”试点范围持续扩大,直至2016年5月1日,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实现增值税对货物服务的全覆盖,营业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新世纪以来,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从不断上调个税“起征点”到消费税的不断调整,再到2018年以来,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的实施,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都启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税制改革呈现出多税种并进的态势,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坚守初心便民服务砥砺前行
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的感受最真。在安徽,从事数十年财税工作的会计老张对企业办税方式的改变印象尤为深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办税,每天双手打算盘,两腿跑马路,笔墨填报表。现在上网就都能办好,我感慨的是时代进步让我这代人也搭上了顺风车。”在老张看来,办税从“马路”到“网路”、从“纸上”到“指尖”的变化,是70年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
全国各地的办税厅里,“排成长龙”的现象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智慧化的“指尖服务”。工作人员耐心地通过电话、网络或现场指导纳税人如何网上操作,微信平台、办税客户端等税务智能产品正在被广泛应用。
以办税“指尖革命”为代表的税务部门便民办税措施,正从根本上悄然改变着传统办税模式。如今的中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税务部门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和为纳税人智能办税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
“2019年底前对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资料再精简25%以上”“年底前实现7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在数字产业快速提档升级的基础上,今年税务总局连续出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多项硬举措,一大批利民便民惠民的税收新服务在全国迅速推开。
7月份,推出第一批便民办税缴费10条新举措,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办”、实名信息“前置采”、资料不齐“容缺办”等便民服务,为纳税人、缴费人增进便利。
8月底,从便利申报纳税、优化办税服务、便捷发票使用、完善信用建设、加强咨询辅导等5个方面再推出10条具体举措,下更大决心解决好纳税人、缴费人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9月初,发布《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3.0版),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水平,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纳税指标排名比上年提升了16位,这是税务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