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招商引资、产业聚集和培育龙头企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壮大的三大重要法宝,而其中招商引资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招商引资是前置性要素,没有招商引资,也就没有其他的二要素,应该说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的生命线。要振兴地方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必须真正落实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生命线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当前,少数地方不顾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人才、区位和资源禀赋,自上而下压实招商引资任务,追求“数字招商”,脱离实际、脱离产业基础盲目制定招商目标,却缺乏对招商引资投资企业的质量考核,基层部门也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对前来投资的企业无任何考核制度,甚至对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都毫不知情,造成一些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延误施工进度甚至搁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引发大面积的土地闲置、资源闲置。同时,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考核中只关注重大项目,重投资规模,而忽视创新、协调、绿色等发展理念的导向作用,极易造成资源和环境透支。此外,一些地方一味强调外延式增量扩张而忽视内涵式发展,致使不少“拉”来的项目缺乏产业链支撑最后不了了之,造成资金、土地及特色资源的流失,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最前置的一环,必须坚持务实招商和理性招商的核心理念,应千方百计引进更多税收贡献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应坚决扭转招商引资工作中项目落地难或落地存活难的被动局面,以免造成一轮又一轮的土地闲置和产出低效困局。为此,建议:
1、注重科学改进招商引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关乎招商引资导向,地方应因地制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制定考核考评标准,精细操作,专业化推进;政府在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以及地方的区域策略,不能只一味地追求利益,从而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对于一些不该优惠的政策不能随意放宽,应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为民谋福利方面认真负责;应摒弃考核招商引资项目数量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以考核招商引资的落地、存活和经济、社会效益为主,在项目签约后,重点对项目建成的时间、建成后的税收落实和对区域经济发挥的作用进行重点考核,而不是轰轰烈烈地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的大规模宣传。
2、注重科学甄别招商引资项目。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不符合科学发展、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即使得到一些眼前利益,也应坚决否决;坚持推行项目审查制度,对每一个引进项目进行专门审查评估,并对拟引进企业展开背景调查和投资强度测算,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对一些限期内开发的项目,应立即废止合同,坚决收回所占资源,重新招商引资,而不是加大项目推进,以免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贻误招商引资良机。
3、注重改进招商方式。应充分发挥地方在区位、环境、劳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瞄准大、高、名、外项目,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把有意向、能够支撑财力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招引进来;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有利于产业配套、成长性好的中小项目,按照有发展前景,兼顾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和前沿高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4、注重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数据库专门管理机构,将地方优势资源、闲置资产、有意对外合作的企业、技术等包装成投资项目,打造详实的对外合资合作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内容,特别要做好项目入选的评估工作,严格项目筛选,科学化包装提高项目质量;定期对招商项目开展征集、论证、筛选和更新,使入选项目具有强大生命力、吸引力;注重招商引资专业人才培养,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招商引资人才的培训应从简单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到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展投资分析、风险评估、政策法规、项目包装、金融知识、商务礼仪等多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以适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拓宽招商引资工作内容,努力营造促进项目实施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加强招商等经济、商贸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人才与项目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
5、注重把握招商引资工作原则。上级部门和地方同时掌握监督权和管理权,采用相互监管的体制,维护好市场秩序,合理运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引导、保障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健康发展,真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解决好投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投资企业意识到投资有回报、安全有保障,放心大胆地进行投资兴业,使当地社会经济形成良好的循环;政府积极为投资商在土地征收、土地使用、占用土地审批、资源实现共享方面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管理,营造一种和谐的投资氛围,使投资商能够放心安稳地进行项目投资建设,实现地方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