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协办的“《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率持续攀升,财政可持续的理论和实践都遇到强烈冲击。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养老金体系潜在资金缺口,也屡屡成为舆论焦点。鉴于财政可持续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愈加明显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闫坤组建的研究团队,拟对此持续跟踪研究并出版系列年度研究报告。
作为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的首部,《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2019报告》)提出,应从更多维度而非仅仅政府债务维度来界定财政可持续:财政运行平稳顺畅、财政职能有效实现、财政政策兼顾稳定灵活、财税体制科学完善,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2019报告》分析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社会保险体系等领域影响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关注了大规模减税降费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政府债务视角评估了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状况,回顾并展望了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在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支撑性作用。
在此基础上,《2019报告》指出:中国的财政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时刻。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税收高速增长已盛景不在,土地财政需要转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期的遗留债务难题待解,以养老保险潜在资金缺口为代表的社会性财政支出压力逐渐增大。财政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可靠增长,更须关注重点支出领域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在这样的关键时点,持续跟踪研究,打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制度基础,尤为重要。
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既要关注短期问题,更要高度重视长期挑战。从短期看,如何认识和处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主体的当前政府债务,是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近忧”。从中长期看,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类似,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缺口,是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远虑”。从若干大国的历史经验及中国的现状来分析,特别是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缺口,可能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确保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财政可持续问题,无论是地方政府债务,抑或社会保险领域的资金缺口,还是税制改革优化、土地财政转型、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高质量发展等,都涉及到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社保制度的系统改革、预算管理乃至财政管理制度的优化等众多改革难点、重点领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才能为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