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苏靖江智能制造企业危中寻机 率先破“疫”复苏

   2020-03-03 澎湃新闻
50
核心提示:疫情突如其来,传统制造业受复工人数不足等瓶颈制约,面临着严峻考验。而江苏省靖江市一批经过智能化提升的

疫情突如其来,传统制造业受复工人数不足等瓶颈制约,面临着严峻考验。而江苏省靖江市一批经过智能化提升的企业却通过“智造”赋能,运用科技力量,推进生产、防疫两手抓,在同行业中率先复苏。

江苏新萌芽智能纺织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车间,全自动织袜机、无人托盘车、全自动定型包装机……1200多台智能设备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一名工程师和十多名辅助操作工。“像我们这样的生产规模,用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大概需要一千多名纺织工人,而经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后,现在我们只需要一百多名职工。”新萌芽公司董事长张志伟说,目前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能将织造、配袜、包装、分类等程序一键完成,运行效率是行业内半自动化企业的100倍,是自动化流水线企业的8倍。疫情只是短暂影响,企业对渡过这次难关信心十足。

由于在国内纺织行业首个实施纺织智能制造项目,新萌芽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复工最早的一批企业。尽管公司还有很多外地职工未能返岗,但借助于智能设备和各类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企业依然能满负荷生产运行。“2月14日复工后,我们第一时间将防疫和生产的场景拍摄成小视频,发给国外的客户,国外客商们看到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纷纷点赞。这其实是中国制造的信心。”张志伟说。也正是由于复工早、生产效率高、成本价格控制得好,新萌芽相对于大部分纺织企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国外大客户、国内服装品牌和零售巨头的订单。

智能制造赋能,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也让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巧林信心倍增。这两年,大中电机公司投资2.3亿元实施高效节能电机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去年底成功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成为全国同行业首个超高效节能电机智能车间。智能制造项目让企业总体生产效率提升35.75%,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5.8%,产品不良率降低75.84%,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20.11%,生产运营成本降低26.21%。“在疫情带来的危机面前,同行业许多竞争对手大都开工不足,”周巧林介绍,“得益于智能制造的超前布局,再加我们的电机产业链相对齐全,在危机中,2月份企业的订单几乎没有掉,新增一些客户。”

疫情以来一直连续生产的江苏欧普特条码标签有限公司,春节期间就安排技术骨干在智能制造车间内加班加点,生产用于疫情防控的各种消毒液、酒精棉球、药剂等产品标签。企业前些年引进了国际同行业中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原材料进入后可一条龙打印成电子标签,车间内只需要几名工人戴着口罩,相互隔开,就可以“不碰面生产”。靖江市永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led背光源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操作工人在洁净安全的无尘车间内专注生产车载显示产品,既实现了疫情期间的精准防控,也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运转。企业负责人鞠君介绍,今年企业产销有望增长60%以上。

近年来,靖江市咬定“智能制造城”定位,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城”三年行动计划,让智能制造的新动能,赋能传统制造的老产业,实现了靖江“智造”的提速升级,跑出了“智能+”的靖江加速度。2019年,全市完成智能化技改45个,累计建成智能车间49个、智能生产线98条。

靖江市工信局局长吴东初介绍,根据市工信局走访调研的情况分析,靖江智能制造企业都率先站稳了脚跟,做足了准备,复工后产能得到快速释放,可望成为全市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成为工业经济“危中寻机”的“劲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