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业生产增速企稳回升。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比3月份提高4.1个百分点,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5月份全省工业企业整体生产形势较为稳定,二季度全省工业由负转正的可能性很大。”日前,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发展短板亟待补齐
李涛介绍说,近年来,河南着力抓好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连续多年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总量连续几年稳居全国第五,成为名符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但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制造业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涛分析指出,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附加值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比如,材料产业粗而不精,河南铝加工、铅冶炼、建材和耐火材料等总量都排在全国前列,但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精深加工企业少,高附加值产品少。传统产业占比过重,2019年仍高达43.9%,新兴产业贡献不足,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9%。
二是产业布局调整压力大。河南工业过去沿黄河和京广铁路线布局过重,黄河流域是河南经济活动最为活跃、工业最为发达、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包括8个省辖市 (示范区),面积占全省的57%,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以上,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沿黄制造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提出严格而又迫切的要求。同时,京津冀大气传输通道城市 (26个)中河南占8个,这8个城市制造业占河南工业的比重也在60%以上,环保治理要求逐年提升,行业转型升级任务重。此外,河南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供给日趋紧张,省内调整产业布局的回旋余地较少。
三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少。目前,河南除了食品、装备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外,其他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影响力都不够,与河南全国第五工业大省的地位不匹配,特别是带动力强的百亿级龙头企业较少,河南省百亿企业现有45家,与广东 (130家)、江苏 (145家)、山东(107家)等省份差距明显。
四是创新能力弱,创新平台少,创新能力不足。河南省每万家法人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仅为国家平均水平的42%,与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仅占全国的2.7%,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占全国总数的2.91%、2.89%,仅相当于湖北省的一半左右。同时,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匮乏,科技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五是金融支撑不够,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河南省GDP约为全国的二十分之一,人民币贷款余额仅为全国的三十分之一,信贷资源外流状况较为突出。当前,河南省金融多层次支持实体经济的格局和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担保、金融租赁、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不同领域和风险偏好的金融支持方式仍未全面发力,有限金融产品供给与企业多元融资需求不相匹配。
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体系
李涛表示,尽管发展面临很多风险与挑战,但河南工业也同样存在诸多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战略聚焦。中国 (河南)自由贸易示范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中原城市群等 “三区一群”战略优势叠加,陆上、海上、空中、网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力、链通全球,有利于河南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是河南仍处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机遇期,2019年,河南省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6个百分点,城镇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河南发挥工业化引领作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抓机遇、强合作、促转型。”李涛说,抓机遇就是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谋划布局新兴产业发展,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构建 “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确保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强合作就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通过“飞地”等模式强化区域协作,重点加强豫京产业合作,深化与央企合作,充分利用北京科教、人才、研发等优势,积极引育高端人才、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弥补河南制造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突出加强豫沪产业合作,重点深化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的合作,利用上海的先发优势,带动河南相关产业发展。促转型就是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仍是河南工业的压舱石,经过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一定能够焕发新活力,成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具体举措上,河南将着力构建“5+5+6”产业体系,实施 “六个提升专项”,强化 “五强一优”要素生态保障,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5+5+6”产业体系即提升装备、食品、材料、电子和汽车五大主导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万亿级重大产业基地,加快钢铁、铝工业、化工、建材、轻纺家居五大传统产业 “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固链稳增长,塑造新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和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六大新兴领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六个提升专项”,即实施技术创新、基础能力、集群强链、融合赋能、区域协同和企业培育6个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五强一优”要素保障体系即强化政策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育、数据市场化高效配置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