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以开放创新之姿 盘活长三角一体化大棋局

   2021-01-08 上海证券报
42
核心提示:2021年,新起点,新征程。 为跑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快节奏和加速度,上海正全面发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

2021年,新起点,新征程。

为跑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快节奏和加速度,上海正全面发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四大功能”、做优“五型经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抢占制高点

元旦假期,天寒地冻,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的工作人员却不得闲,一直在关注工作群的各种动态。他们在筹备1月5日召开的腾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链合作大会。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21年首场产业链对接大会。

“通过腾讯AI助力九城市企业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年伊始就在发挥更大的能量。”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产业组组长潘宏凯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从上海松江出发,G60从一条高速公路蜕变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引擎”,成为一条带动九城市协同发展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这里走出了逾五分之一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最新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这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15%,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年均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增3000家左右。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做优“五型经济”。其中,大力发展具有引领策源作用和指数级增长潜力的创新型经济排在首位。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发展创新型经济,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上海要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壮大战略科技力量。要推动长三角创新资源共享,更好开展国际创新协同。

作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也是上海“十四五”重要的增长极。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上海方面已经在研究,在张江科学城原有9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进行扩围,提供更多空间,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提质赋能。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十四五”期间,浦东要把张江科学城打造为引力场,吸引各类人才、企业、产业,形成一个更加活力四射的创新高地。

优化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功能

回首2020年,张阿婆觉得最开心的事是自己学会了上网买菜。她说,现在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两个“DONG”,一个是“京东”,另一个是“叮咚”。

“疫情期间,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去超市和菜市场,完全依靠‘叮咚’买菜,很喜欢这里的崇明青菜和鱼虾,都是活蹦乱跳的。”张阿婆对记者说。

上海创新创业公司叮咚买菜作为“互联网++农业”产业的新生力量,其兴起的背后是整个数字经济的崛起。

根据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从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到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数字是创新动能,是基础设施,是交易标的,是治理规则。”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何万篷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在何万篷看来,如果说数字化是从动能上催生上海发展新力量,那么从空间上系统重塑上海生产力布局,也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必须攻克的一大重要课题。

在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青浦区和嘉定、松江、奉贤、南汇一起被定位为“五个新城”。这些新城如何发力?

上海市市长龚正说,上海要按照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五个新城”,推动新城与新城之间,与上海主城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赋能互动、功能互补,一手培育高能级的综合服务、辐射带动功能,一手建设高标准的综合交通、公共服务配套。

其实,新城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相互赋能早已开始。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闵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签署《推进上海西部五区科技和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动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合作共赢,五区将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上海西翼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共同体。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所在地,青浦区已率先布局。近日,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先后来到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西岑污水净水厂、新一轮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项目现场实地踏勘。

这些勘查点都是青浦区2021年拟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记者获悉,“十四五”时期,上海青浦将全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开局之年,青浦要加快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服务保障第四届进博会,放大进博溢出带动效应。

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

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350万标准箱,创下历史新高,也是第十一次坐稳“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的交椅。

如今,上海口岸贸易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5%左右,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口岸城市地位。投资中国、投资上海成为很多外资企业的最优选择。

英国智库Z/Yen集团2020年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中,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甲,排在纽约、伦敦之后。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已在布局,黑石等投资机构,已把总部转移到上海。这意味着他们看准了中国市场。仅保险市场潜力就将非常惊人,中国保险行业的市场容量还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快速增大。”Mazars中审众环执行合伙人刘钰涓对记者说。

在业内看来,下一步上海要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上海将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在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创业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未来将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更好地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大力度同时有序地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华源说,下一步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会聚焦一些重点区域,比如浦东新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

其中,发展总部经济将是上海的一张王牌。记者获悉,2021年,上海将实施“总部增能行动”,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瞄准打造高能级全球总部高地,陆家嘴金融城已率先启动,争取在“十四五”期末区域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达到200家,吸引一批对产业上下游控制力强的“超级总部”入驻。

开局之年,上海将抓住RCEP签署、扩大内需等机遇,做强做优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让特色更特、长板更长、优势更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