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看5G的“中国速度”!这些熟悉的领域即将蝶变

   2021-02-18 新华网 
48
核心提示:全社会都很关注5G发展。对于5G,我们应该站在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看,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社会都很关注5G发展。对于5G,我们应该站在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看,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它又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动能。

从发放5G牌照到今天,5G确实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按照工信部计划, 2021年将继续建设5G基站60万个,在深度覆盖地级以上城市基础上,向有条件的县镇延伸。当5G网络越织越密,普通用户和行业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5G获得感,哪些领域将率先实现5G应用落地?

综合过去一个时期5G的应用进展,结合行业观察和企业实践,5G在消费和垂直行业的率先落地场景逐渐清晰,5G其实已经“看得见、摸得着”!

消费领域:三大应用正在推进

说到5G,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应用。在和百姓生活最密切的消费领域,5G到底推动了哪些整体应用?答案不尽相同,但至少三个领域成为行业共识。

今年央视春晚首次进行8K直播,拉开了“5G+8K超高清视频”新赛道序幕。在5G时代,8K代表着视频呈现的方向潮流。业内一致看好8K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直播中的应用,届时8K超高清视频将大放异彩。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领域有关8K方面的探索成果将密集涌现。

除了8K,在消费领域不能忽视VR、AR、MR等虚拟化技术的潜在价值,尽管这些技术目前还在沉寂中,但5G加速发展,必将推动其价值释放进程。更为重要的是,虚拟化终端设备不断涌现,在部分行业已经发挥出实实在在价值。在教育培训、展览展示、工业生产线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案例比比皆是,其应用前景已显现。

5G终端逐渐普及,开启了云游戏时代。云游戏必然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网络支持,这恰恰是5G天然的特性。中国信通院报告称,2022年中国云游戏市场规模将超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游戏机或PC即可访问平台,并且可以玩很多昔日对硬件要求较高的游戏,这一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垂直行业:打开5G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和4G、3G、2G相比,5G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的通信主要针对人和人的连接,5G非比寻常,它不仅仅是围绕着人和人的通信,更进入到垂直行业。

实际上,必须要下大力气把5G与国家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5G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新的动能,才能真正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为基于5G网络的车辆远程控制应用测试。新华网 马天龙 摄

去年,随着国际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R16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行业应用,引入高精度、低时延等新技术,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R16标准完成,意味着它的商业落地已经开始。由此可以预期,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将率先走向落地。年初,工信部表示,继续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建设部署,将北京打造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城市。

城市是工作生活的载体,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过去,限于连接性和带宽限制,智慧城市建设一直没有获得突破。当前5G加速商用,5G智慧城市成为发展新方向,新一轮智慧城市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引领。将城市发展需求与5G深度融合,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末端互联互通,将实现城市精细化运行管理,铸就智慧城市发展新未来。

让煤矿工人“穿西装、打领带”工作,让工人“穿上西装、戴着戒指”在控制室里炼钢、轧钢……近日华为公司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话,让很多人看到了5G在矿山、钢铁、码头等冷僻领域的广阔应用空间。这些领域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诉求强烈,5G技术在推动无人化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以“5G+”技术为牵引,推进智能矿山、码头、港口建设,将从根本上降低劳动危险、守护工人安全。无人化离不开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技术保障,这些都是5G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5G行业应用进入规模化阶段。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20个行业部署了5G的示范应用,运营商签署了超过1000个5G行业应用合同。2021年是5G各种新应用走向落地的关键年,将真正点亮千行百业。

当前,各行各业的转型发展,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数字化,有了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5G连接,数字化就会如虎添翼。今天,与5G齐头并进的还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5G与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望形成一个新的基础格局,推动更多新应用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