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快速发展、渗透、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重塑制造业竞争新格局。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北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基础,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离不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近年来,湖北省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线,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系统谋划,创优发展环境
坚持制度创新,注重完善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体系,提升数字经济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2020年,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直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湖北省数字经济联系会议领导小组,总揽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计划(2018—2020年)》《湖北省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湖北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一系列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为推动疫后经济复原重振,制定出台了《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实施“上云用数赋智”促进新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意见措施。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基础先行,狠抓数字基建
坚持以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为抓手,谋划省级“点线心站台园”(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网络干线、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产业园),新基建项目共40个,投资额超过1300亿元,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
一是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2018年在全国率先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目前武汉顶级节点已接入部署完毕的二级节点17个,标识注册量超过33.4亿个,全省建成15个二级节点。
二是加快5G网络建设。全省启动实施5G万站工程。2020年全省新建5G宏基站2.6万个,累计超3.1万个。
三是大力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全省互联网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2903万个;百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达到1624万户,占总用户数的87.2%;互联网出省带宽达36.6Tbps;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幅分别为30.6%、36.1%。
四是提升数据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全省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武钢大数据、宜昌三峡大数据、襄阳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相继建成。目前全省在用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服务器超过12万架。武汉率先启动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超算武汉中心。
聚焦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聚
积极适应数字经济集聚发展趋势要求,加强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建设。全省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坚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
一是打造优势集群。积极引导湖北省存储器、光通信、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优势产业协同互融,构建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华为长江鲲鹏、浪潮华中总部等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
二是发展信创经济。支持优势制造企业积极向5G、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基建范畴的产业链条靠拢。以信创“两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为抓手,加快推动软件产业复元。在产品适配、产业聚集、技术攻关等方面发力,发挥集群优势,打造信创产业生态。积极创建国家软件名园,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大力发展线上经济、无人经济、到家经济、宅经济。2020年全省软件产业业务收入2024亿元,降幅持续收窄,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第11位。
三是培育智数产业。编制实施省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链行动计划、支持武汉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引导资源投入,推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2020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大数据产业规模分别为167亿元、540亿元。
深化融合赋能,创新行业应用
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融合,充分释放融合效用。
一是强化行业平台建设。依托省内龙头企业在装备、汽车、电子、化工等重点行业建成了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省政府与华为、浪潮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在鄂投资、加强与省内企业联姻,共同建设互联网平台。
二是打造标杆引领示范。深耕垂直行业,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龙头企业面向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示范标杆。长飞光纤5G+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工信部集成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实现全面数据化应用和管理,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率下降15%。
三是积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搭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咨询诊断服务平台,组织中国信通院、华为、浪潮等领军服务机构专家,深入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工位、产线、车间进行入驻式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全面推进实施“云行荆楚”行动,2020年湖北省上云企业达到3.2万家。围绕标识解析、平台、安全等云服务类型,打造50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全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328家,参加对标诊断企业3400家,通过贯标评定企业425家,形成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动力。
营造发展热度,构建良好生态
坚持以展会、平台等为抓手,推动会商结合、产用互动,营造浓厚发展氛围。举办高规格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200余名院士、顶级专家作主旨演讲,16个重量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召开武汉黄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大会、黄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大会,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神经中枢”加快丰富。成立湖北5G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湖北分联盟、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载体,为工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湖北工业技术软件化开源社区改版升级,打造工业互联网公益性服务超市。积极引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部基地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北分院等智库单位,开展技术测试、标准研制、产融对接等服务。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方向)、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从体系建设、技术运用、产业生态、人才吸引、环境打造等方面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湖北具有根植智能制造、构建完整生态链条的良好基础。“十四五”期间,湖北将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进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面转变。
一是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据枢纽地位。加快推进省级“点线心站台园”新基建项目,重点做好项目的落地工作,完善5G、千兆光纤、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全国重要的数据枢纽。
二是以先进制造体系壮大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提升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元产业集群。
三是以数字技术创新发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先行先试,打造一批示范推广效应强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优秀应用标杆。推动产学研各方合作,建设一批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构建良好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和生态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海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