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汽车项目投资协议。在临港,特斯拉将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年规划产能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应如何看待此事?对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意味着什么?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周毅。
双方受益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特斯拉纯电动汽车项目在上海临港地区正式落户这件事,你如何看待?
周毅: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也是上海落实国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车制造行业的外资股比的第一个项目,下一步政府会尽快促使项目建成投产。特斯拉选择进驻上海,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海市政府方面,首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精神,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方面做表率;其次,上海不久前刚出台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就提到要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方面,包括争取外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这一条具体措施;最后,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外资独资设立新能源汽车厂的条件方面也开了口子,使得特斯拉赴中国投资(独资)成为了可能。
特斯拉方面,一直饱受产能不足诟病,周产5000辆严重跟不上订单数量,需要扩充生产线;加之中国汽车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营收额约占其总营收额的17%,如果在中国设厂,经营成本会减少,且有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有利条件;在当下中美贸易摩擦有升级可能背景下,选择来中国设厂,可以免受加征关税影响,再加之中国配套动力电池、零部件价格低廉,这对于一直处于亏损力求降成本的特斯拉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对于中方来说,意义也很明显。特斯拉公司在上海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司和电动车研发创新中心,对上海乃至全国的本土电动车品牌、上下游产业链各产业会有一个技术溢出,倒逼整车厂商降低成本,电池、自动驾驶、其他零部件厂商则因为配套而获得先进技术,因而对全行业带来正向作用。另外,在中国设厂,也会因订单送达时间大为缩减和成本大为下降而利好消费者。不过,从签订意向协议到落地生根、建成投产,需要当地政府在立项、土地、规划等方面尽快给予批文,还需要特斯拉有足够的资金来投资,需要发改、工信部门准予投资生产,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客观上有倒逼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这是否说明,国家要用开放竞争,来倒逼中国汽车业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
周毅:中国引进特斯拉,确实有用开放竞争来倒逼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初衷,其实这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履行加入WTO后逐步放开市场的承诺,更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国际竞争加剧背景下为吸引资本作出的表率,吸引外资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自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经济到现在的外商投资,均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在特斯拉在华建厂的大背景下,对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意味着什么?
周毅:特斯拉公司来中国建厂,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来说,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挑战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与特斯拉电动车相比,在工艺设计、电池续航、软件系统等领域仍有不小的差距,与以往相比,若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产能提升上来,在中国准入和上牌更加容易,随着生产、运输、报关等一系列成本降低,整车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甚至达到“BBA”系入门级价格水平,无疑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特斯拉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会面临大致相同的配套电池、电机等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采用特斯拉的标准、技术、管理经验等会有效提高自身生产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反过来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经营状况等反向溢出。
因此,在未来短期内,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一方面吸取特斯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共享特斯拉的下游配套企业,另一方面细分消费者市场,在相对中低端的市场上培育客户。从中长期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积累的技术、市场、企业收益,逐步提升技术水平,争取在中高端市场和特斯拉一较高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