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开放新格局 释放新动能—记浙江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8-09-05 浙江省商务厅开发区处
37
核心提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光落至浙江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光落至浙江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也到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

高质量发展,对开发区究竟意味着什么?

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从本质上看,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自2008年开始,我省针对开发区已经进行了两轮整合提升工作,共整合各类园区300余个,辐射带动区域达到7000多平方公里,培育出了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的开发区两家,超千亿元的开发区16家。

这场向高质量发展挺进的攻坚之旅,拓展了开发区发展空间、创新了开发区体制、提升了开发区产业层次,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据统计,2017年全省7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贡献了34.3%的财政收入、48.9%的进出口总额、55.7%的实际利用外资和64.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开发区经济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建设支撑。

提升亩均效益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纵观浙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我们不仅看到了开发区在项目数量、企业质量及税收增量3个维度上都在不断突破,而新旧动能转换,强调“亩均效益”,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指引了新的方向。

创新是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发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先试先行的改革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功能。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本上都要依托于创新驱动,推动产业从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尤其是转向绿色集约型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浙江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实体经济的“质变”撬动新实体经济迅速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余姚经济开发区,引导企业走“专特优精”的发展道路,打造一批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单项“隐形冠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目前已培育单项“隐形冠军”10个,如宁波舜宇电子有限公司全资收购美国米德仪器公司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制造企业。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企业集中,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更好地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按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对“低产田”和“高产田”进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并对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如上汽大众宁波基地项目,一二期总投资308.2亿元,2017年实现产值508.7亿元、纳税60.63亿元,成为宁波第三纳税大户,同时大众供应商园区实现产值超100亿元,一个大项目集聚了一批新型企业,带动了一个产业链,培育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开发区的沃土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崛起领军型企业,也在“反哺”深化着开发区内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协同联动,推动开发区向着构建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特色产业集群不断迈进。

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

构筑国际化产业新高地

开放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不是要脱离全球分工体系,而是要改变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来源,即从以往依托低端和通用生产要素实现高速度增长,转向吸引、集聚、整合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推进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浙江开发区一手抓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一手抓海外产业创新综合体创建,内外并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催化出正向的“蝴蝶效应”——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制度、技术和高层次的海内外人才,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国际产业合作园,立足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瞄准合作国家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实施精准招商、精准合作,促进开发区产业快速切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开发区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有目的地“走出去”到海外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布区设点,跟踪挖掘、集聚引进海内外优质项目和创新资源,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创建19家国际产业合作园,启动创建6个开发区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浙江开发区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构筑国际化产业新高地的重要举措。2013~2017年,全省开发区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389个,成为全省引资强度最大、水平最高的区域。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定不移地走外资之路,逐步形成了外企集聚品牌。目前区内工业企业13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包括蒂森克虏伯、福莱斯乐等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辉门、欧拓、考泰斯等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6家。随着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欧洲(德国)产业园的规划推进,这里已经成为外资企业高质量集聚高地。

浙江中德(长兴)国际产业合作园打造了一批高标准厂房,一期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正在装修,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二期6.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计今年底完工,为外资入驻提供了优质物业。目前,园区已引进美国GE、万珂仕、沃拉博、爱朵、AIM、外骨骼机器人等外资项目15个,涉及总投资4.2亿美元。除此之外,美国工业村已启动建设,7月已新引进美资项目1个,预计明年3月投产。

逐鹿而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集聚正是瞄准了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新常态,我省利用外资的主要依托优势也逐步转变为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等因素,进一步彰显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全方位转型升级。

创新体制机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改革、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适应发展新需要的过程。拥有先行先试的“特权”,正是开发区具备的最大优势。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不断创新,是开发区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宝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省开发区在开放型体制机制创新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改革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浙江经验,打造浙江样本。

2012年下半年,衢州市委、市政府在两个月内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产业集聚区、综合物流园区整合改革为“1个平台、1张蓝图、1套班子、多块牌子”,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各类开发区的整合运营。“四区合一”后,衢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建立了党工委(管委会)“机构合署、党政合一”的高效运行模式,有效破解了市本级开发区“多而散、小而弱”的问题,为近几年的大项目引进、大平台开发打下了建设的基础。

2016年8月8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揭牌成立,11月18日该局正式对外试运行,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审批机制,打破了深层次体制障碍,解决了“多、慢、繁、累”的审批“长征”问题。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致力创新,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容缺办理、并联审批”“承诺备案”“捆绑审批”等多项改革举措,全力推动项目审批加速。

再有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汽大众宁波基地项目656天内实现从签约到轿车正式下线,创造了德国大众在全球建厂的速度纪录;吉利PMA纯电动汽车项目今年3月签约,6月底完成土地摘牌,计划10月开工。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开发区焕发生命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开发区已经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大引擎、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大平台、产城融合的新兴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走在前列的担当,我省将继续推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开放,继续当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