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2018-07-17 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王义国
45
核心提示: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0年10月,规划总面积27.6平方公里,2006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

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0年10月,规划总面积27.6平方公里,2006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8月,中国(南京)软件谷成立,开发区正式纳入软件谷。园区建设整体分三期推进:一期8平方公里、二期5平方公里,为产业核心区域,现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约340家(用地项目123家,弘阳商贸企业约120家,创新城创业企业近百余家),产业建筑面积达437万平方米,吸纳就业人员约3万人;三期建设正在推进,主体为人居森林项目,规划为以城市绿廊、商务、商贸、商住为主的城市配套区,目前已通过市区确认,并于2016年先期启动自愿搬迁,建成后园区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城市化进程将与主城区实现对接融合。

2011年8月,开发区将原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方向调整为软件信息、文化创意、商务商贸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打造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先进示范区这一目标,不断谋求园区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实现提升。

一、近年来产业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园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利用大板桥地区总规调整的有利契机,将园区土地性质由工业用地调整为科研、商贸和房地产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形象高度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及区域承载得到明显增强,产业质态向高、轻、优转变,实现了土地收益、利用效率、容积率、建筑形象高度及项目准入门槛的同步提升,园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加速、资源消耗下降、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着眼产城融合发展方向,打破纯工业园区的既有格局,通过土地运作,先后实现3幅房地产用地挂牌出让,共计出让面积129.83亩,实现收益约6.3亿元,先后实现20余块商业用地挂牌,出让商业用地300余亩,实现收益近10亿元,在提升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同时,为园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独立封闭运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我们又将100余亩的凤汇商办地块调整为商住用地,为后续发展进一步奠定基础。

(二)特色园区进一步发展。精心打造了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南京园区)、国际汽贸区、转型示范区、紫金科创特区和明发科技创业创新城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平台。其中,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先后完成数字大厦及人才公寓装修,一期“三中心”(展示、体验、云计算)和二期数字文化社区先后投入运营,引进入驻洋河宅优购电子商务、金股湾企业挂牌孵化中心等项目28个,被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雨花国际汽贸区一期项目基本布满,已有20个品牌汽车4S店和1个商业综合服务项目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用地,建成运营奔驰、奥迪、沃尔沃等品牌4S店10家,在建3家品牌汽车4S店和1个商务综合服务体;转型示范区由国图、恒天伟、欧帝和海能达等8个项目组成,总用地面积约19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5万㎡,目前,2家建成投产、3家主体建成、3家主体在建。

(三)老旧企业进一步改造。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融资、税收、补贴等手段,引导和撬动园区老旧企业升级改造。一是内部挖潜,针对有转型意愿、有一定贡献值、研发生产分离的企业,协助其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新业务占比。在持续引导推动下,南京西百客建成自动化空调性能实验室,由传统燃料车用空调向开发新能源客车空调并计划辅导上市;中旭电子不断提高科技研发水平,成立了霍尔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豪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设立装饰装修设计中心,加大由传统工装施工向设计创意转型,2015年7月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二是腾笼换鸟,对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停产企业,采取招商对接的方法,积极引进新的企业入驻实施项目替换,先后盘活企业闲置楼宇1.8万平方米,分别引进南京飞联航空科技、香港奥星制药设备、南京洁凯电气、南京萃通电气等项目22个,实现资源的整体有效利用。三是回购重置,对部分产业层次低端、生产经营困难或停产闲置的企业,坚决收回并重新安排新项目,先后回收创业园厂房10万平方米建成紫金科创特别社区,利用明发原料城46万平方米闲置楼宇建成创业创新城,回收金三帆5.8万平方米建成数字大厦等,回购了因企业自身原因无法推进后续建设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优励国际地块,为新项目建设和引进腾挪了空间。四是盘活提升,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引进启动了宏图生命科技与健康养老产业园和华润大数据中心项目;引导卓润环保依托闲置厂房,升级打造物流园,盘活了闲置资源,同步解决了涉及400余商户的群体性矛盾,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四)落后产能进一步转型。一是推进关停搬迁。先后完成雨花电镀厂和南京旭日化工有限公司关停、拆除和搬迁工作,旭日化工地块完成整理后已确定重新引入3个新项目; 2014年迎青奥环境综合整治期间关停了工艺落后、排放不达标的洗涤企业;2018年启动板桥消防器材厂搬迁转型,目前已完成进场调查和初步补偿谈判,年底前可实现整体拆除。二是实施锅炉整治。2012年以来,先后关停了南京元盛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南京无梭织布厂等7家使用小锅炉企业,对南京雷博特翔事木业锅炉进行了改造。三是整治村办小企业。结合人居森林项目自愿搬迁,于2016年12月启动拆除天后、西寇片区79家原村办工业园小企业(天后54家、西寇25家),其中75家已拆除。四是推动企业环保改造投入。对能源消耗大但生产经营稳定、对园区建设发展贡献度较好的华润热电等15家企业,协调加大环保设施改造建设投入,推进企业完成清洁生产认证审核;督促指导美耐家俱有限公司于2017年实施VOCs整改,采取喷涂车间密闭式负压送气、水帘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措施,实现VOCs整改达标和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集约节约难题不少。一方面,一些早期引入并取得土地权属但多种原因导致生产经营停止的企业,出于更高价值回报的考虑,对园区产业转型、腾笼换鸟的举措热情不高,推动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早期入驻并部分建成的企业,尽管有一定的自主转型意愿,在后续开发建设上试图通过“工改研”来改变或提升原有项目规划,但目前政策上难以实施;再一方面,由于目前开发区在手的土地资源相对零散,难以承载和吸纳投资体量大、用地需求大的优质大项目。

(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受限。在一定层面上,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归属不同部门,没有实现“多规合一”,导致政策、法规相互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给基层有效提升土地利用规划水平带来影响。同时,相较于南京市内现有的其他省级开发园区,对雨花经济开发区而言还存在着规划调整审批层级过多的问题,园区缺乏一定的自主权。

(三)发展空间受限。外部空间方面,园区处于长江、河西南部地区、两桥地区、板桥新城与梅山钢铁等板块包围之中,向外已无拓展延伸冗余。内部空间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一二期土地已基本用完,剩余土地不足150公顷,内部发展空间已极其有限。同时,从现有规划看,三期可建设用地指标占比较小,如不能调整优化,既不能满足园区下步发展空间拓展,也难以实现该片区开发成本覆盖。

(四)体制机制不合理。从当前现状看,开发区在承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建设主战场职能的同时,还肩负着极为繁重的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等社会职能,人员编制与一般街道相同,部门设置与一般街道类似,行政化色彩浓厚,市场化、公司化特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展经济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着眼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开发区将继续深化推动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产业体系转型,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一是做强主导产业。以产品链和产业链为标杆,从主导产业集中度入手,聚焦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做大主导产业规模的同时,配套引进主导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拉长做全产业链,加快形成转型示范区、数字出版基地、国际汽贸区等功能板块的产业聚集。二是提升传统产业。对园区内现存的部分传统行业企业,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优化建筑形态,推进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着力形成具有轻、特、优、精鲜明特点的实体项目。三是突破新兴产业。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大力发展高铁通讯、智能制造研发、动漫设计等新兴产业。依托制造业基础,重点突破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增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配套优势,力争新兴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

(二)加快园区功能转型,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一是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思路,重点打造转型示范区、数字出版基地、国际汽贸区等特色园区,推动资源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提高特色产业集约发展水平。二是加快功能配套建设。统筹考虑开发用地、产业集聚、商贸服务、社区建设、生态环保等功能配套,加快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拓展商务、公交、教育、医疗等功能性项目,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三是加快破解要素制约。加大已出让未开工企业的清理力度,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建设土地;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加快平台公司整合优化,通过项目运作,在滚动开发中覆盖消化历史债务,实现良性发展。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大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和创业环境,突出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园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二是大力度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推进校企联盟与“政产学研”合作,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用足用好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平台支撑。三是大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点推进十四所民品研发中心、华润电厂工业大数据中心、国豪研发中心、宝庆珠宝设计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重点企业跟踪前沿技术,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努力打造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