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政策的几点思考

   2019-06-19 南书房童
45
核心提示: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下简称《

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22项举措,旨在构建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发展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挥产业和制度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围绕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及改革开发等谈谈几点看法。

往者为序:国家级经开区35周岁了

1984年,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探索,在沿海12个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国家级经开区试点的成功及火炬计划等政策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布局基本面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5月,我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其中东部地区107家,中部地区63家,西部地区49家。

过去35年中,国家级经开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少国家级经开区已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或者城区,早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江苏、广东、山东及湖北等省份的国家级经开区不仅早已步入国内一流行列,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从商务部公布数据看,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占全国的11.3%;实现财政收入1.9万亿,占全国的10.6%;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占全国的20.4%;实现进出口总额6.2万亿,占全国的20.3%。诸如此类的还有吸纳就业及科技发明等等指标均在全国占有一定比例,国家级经开区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更是当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遭遇困局:创新提升面临严峻形势

进入十八大以后,总体来说,国家级经开区在面对“三个创新,两个提升”(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中依然是困难重重。当然,尽管有部分国家级经开区在构建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发展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挥产业和制度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走在了前列。

特区成功经验的推广、接纳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发挥港口城市优势以及创造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是国家级经开区设立的四大主要动力因子。在过去,这四大动力背景曾为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开枝散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进入到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这四大背景与十八大后形成的高质量发展诉求愈加不符合,曾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圈地运动、环境污染、产业比例失调以及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的不良影响不断凸显。

若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个范式看,如何消化或激发过去国家级经开区重复投资形成的园区存量十分关键,如何改变或创造过去国家级经开区所形成的较为单一的消费结构迫在眉睫,如何在当前外贸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细分或增加对外出口产能是重中之重。更为关键的是,在投资、消费、出口三者正常功能都不理想的情况下还要稳步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是一件易事,创新提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未来已来:《意见》进行顶层设计

一是国家级经开区要成为打造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平台。《意见》要求国家级经开区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支持中西部地区有关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鼓励港澳地区及外国机构、企业、资本参与国际合作园区运营;支持国家级经开区与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展合作等政策,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型经济质量。

二是国家级经开区要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意见》赋予了国家级经开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特别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机构职能、优化开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管理机制、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及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等政策,国家级经开区要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三是国家级经开区要成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意见》要求加强上下游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园区绿色升级;推动发展数字经济及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四是国家级经开区要成为对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召开了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对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了重要的部署。在中部六省有50家国家级经开区,这50家国家级经开区要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对内拓展发展新空间方面要成为中部地区的引领者,这同样适用于西部与东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