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辽宁省科技厅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 迅速部署落实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2016-02-14 辽宁省科技厅
49
核心提示:2016年2月3日,辽宁省科技厅召开2016年全省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
  2016年2月3日,辽宁省科技厅召开2016年全省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深刻分析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围绕落实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对“十三五”和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切实将全省科技战线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努力做到“四个转”,主动适应新常态。面对科技创新新形势、新要求,主动进行自我革命,努力做到“四个转”,即“转型”,科技管理部门自身要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转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全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转化”,要破除制约创新资源、创新要素流动的藩篱,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切实将辽宁科技、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变”,转变作风,从严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真正形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明确“六项任务”,准确把握新常态。按照省委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和全省“两会”部署要求,2016年重点落实六个方面任务:一是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拉动新增长。瞄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创新驱动引擎”战略定位,加快创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高新区进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发展阶段。加强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分类指导,建设“沈大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全力支持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二是着力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新支撑。继续加强共性、专业、综合服务三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产业技术创新平台30个。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为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提供科技支撑。三是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新突破。实施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为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品种保障;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四是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打造新优势。落实扶持企业研发创新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潜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突破1800家。五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行动,形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激发市场转化科技成果潜力,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20亿元。六是着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营造新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构建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拓展“双创”空间和载体,力促科技与金融结合。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领新常态。一是要崇尚创新,深化科技重点领域改革。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资源配置决策机制、决策咨询机制、计划项目管理机制、评估和监管机制,努力提高科技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二是要注重协调,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规划引导,完善创新治理机制,协调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着力疏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大通道”和“微循环”。三是要倡导绿色,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着眼于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加大科技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基础能力,构建完善支撑创新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四是要厚植开放,不断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以全球视野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深入推进院地合作,广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组织一流的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团队,研发国际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经济、科技大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五是要推进共享,提升民众对科技进步的获得感。围绕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针对百姓关注的难点和热点民生问题,构建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全面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研发并推广应用一批民生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让广大群众共享创新成果,提升民众获得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