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贵州省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明确2016年将抓好八方面工作

   2016-03-08 贵州省科技厅
38
核心提示: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2016年,贵州省科技(知识产权)战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2016年,贵州省科技(知识产权)战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和两大战略行动,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践行“五大理念”,坚持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体制改革率先推进、关键技术率先突破、“双创”平台率先建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2016年,力争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46.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7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00亿元。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调整科技进步指数测评办法。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供给与需求两个关系,系统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二是改进项目管理。组建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逐步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依托“科技云”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建立技术问题网络众包平台。建立由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和业务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专家智库。全面实行科技报告制度,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放宽科研项目直接经费预算调整权限,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和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科研信用记录制度,实行责任倒查。三是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进科研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探索建立科研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在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试点基础上推广“科八条”。以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院试点,建立转制科研院和科技型企业引进人才的“蓄水池”,设置科研流动岗位,支持流动岗位科研人员带编制进入省属转制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第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选准突破方向,集中力量,率先推进集成创新。试点推进“5+X”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先期在微机电系统(MEMS)、纯电动汽车、工厂化建房、民用无人机、农村信息化等领域建立产业联盟。采取“反向BOT”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引导市(州)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集中资源支持试点联盟,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加速联盟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和资本化。
  第三,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一是建设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加快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贵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园、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重点围绕高效农业、生态环保、食品安全、智慧旅游、水利等民生领域的应用,集聚人才、技术、企业等创新要素,培育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依托科技园区,建设面向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二是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高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动公共大数据和天然产物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高端平台建设,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全年建设3-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重点实验室,3-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三是推进众创平台建设。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发挥大数据、“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使其与大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相融合,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创新创业格局。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内部众创。举办创客大会,发起科学挑战赛。继续办好创新创业大赛。
   第四,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一是大力发展技术市场。通过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方式,重点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持续推进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转移对接活动。推动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二是推动科技成果在基层转化和推广应用。开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走基层专项行动,鼓励科技人员成为科技特派员,面向园区、产业和企业需求,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县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引导基层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五,培育企业成长梯队。一是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孵化一批科技企业,对通过遴选认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小巨人成长企业、小巨人企业分别予补助资金支持。全年争取累计培育发展370家科技小巨人(成长)企业、3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在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好人才基础、较强创新实力和较快发展速度的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引领本省重点产业发展的百亿级、十亿级创新型领军企业。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创新政策。
   第六,加强科技精准脱贫。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是结合“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实施科技扶贫。推广工厂化建房项目,引进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为群众提供建造速度快、成本低、宜居性高的民宅。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发“三网融合”数字化设备(含电脑、电视机功能),将电视、政务、网购、远教服务推送到农户,在生态移民搬迁新型住宅内示范应用。二是结合“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实施科技扶贫。选派1000名以上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带成果带项目到园区、乡镇、企业、合作社,实施技术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重点针对民族工艺品和特色食品等产业,建成一批农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科技示范村。深化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的试点。
   第七,推动开放合作交流。一是围绕贵州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引进境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到贵州创新创业。支持省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在铝镁资源、磷矿资源利用等方面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二是深化贵州省与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部委的会商合作,强化信息交流,推动会商任务项目化、实物化落地。三是深化区域科技合作。加强贵州与发达省市建立的对口帮扶对接,推动省外高校、科研院所来黔建立分支科研机构,促进创新资源对接转移。启动省科技厅与省内市州、高校、院所的“十三五”合作计划。
   第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地区、园区、高校、院所、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辐射广的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动建立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和查询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服务平台。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中小企业,增强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专利申请资助、知识产权奖励、服务机构补助、优势企业培育等知识产权专项补助政策。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查处专利侵权、假冒专利等专利违法行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