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专家谈“航天热”:航天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事业

   2021-07-08 科技日报
35
核心提示:  向太空写信需要几步?三步:直播间“下单”—写信—寄往太空邮局。  7月6日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向太空写信需要几步?三步:直播间“下单”—写信—寄往太空邮局。

7月6日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五院胡志勇研究员走进聚划算官方优选官刘涛的直播间,和她一道,向公众免费征集“一万封寄往太空的信”。

这是太空邮局首次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公众征集太空信。该公益活动由太空邮局联合中国航天文创和聚划算共同推出。1万套专用“太空信套装”很快售罄。

“太空信套装”包括专用太空信纸、邮资及写好了太空邮局地址的专用信封,附赠两张航天主题明信片。网友收到“太空信套装”后,将写好的信件装入信封内,到附近邮局网点交寄即可。信件到太空邮局后,会被存成电子信息,择机送往太空。

其实,中国邮政太空邮局早在2011年就在北京航天城正式开通。十多年来,有数十万封信件被送上太空。但是此前,信件多为面向集体征集,普通人难有机会参与。

“说实话,一万封信有些少了,有那么多人关注航天呢!”下了直播,胡志勇接受了媒体采访。他笑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信件,是有形的介质,但传递的却是无形的价值。一封写给太空的信,一份关于未来的展望,可能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群人……“这种无形的价值,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胡志勇参与研制了东方红系列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以及与欧空局合作研制的空间探测卫星。近两年,这位在航天领域工作了40年的“老兵”,开启了一份新体验——参加航天科普和航天文创相关活动。

“航天是一个窄而尖的领域,公众知道得少,接触得也少,他们缺乏渠道去了解。”胡志勇发现,对自己来说是常识的知识,公众依然充满好奇和热情。“我对科普的态度,是举双手支持。我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把真实的航天、权威的知识告诉大家。”

胡志勇还琢磨着,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让航天人的魅力被更多人知晓。他在直播间里邀请演员刘涛以影视形式展现航天人的风貌。“我身边很多女总师、女博士,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工作时气场强大,严肃认真,但私下又可亲可爱。”

对大部分人来说,航天事业和航天人都略显神秘。但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任务”等新闻刷屏,这个夏天,“航天热”也在持续升温。

其实,航天系统内,真正去过发射场、真正被公众所看到的,是少数人。正是那些默默做着基础工作的大多数人,构成我国航天事业的基石。“公众的关注度高,航天人压力也很大。”胡志勇坦言,航天之路并非都是鲜花和掌声,航天人也会尝到失败的苦涩,“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目标。”

中国航天事业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胡志勇提醒,干航天其实很辛苦。有时,航天人的子女看到自己父母的工作状态,也会开玩笑说,我以后不干航天。“在我们航天城,办公大楼灯亮到深夜12点以后是常态。”胡志勇跟身边一起工作的青年人聊过,他们大多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航天志向。“虽然会累,但是这个行业有高度、有难度、有前景。”胡志勇说,航天是个朝阳行业——人类对外太空的需求在呈几何指数地增长,“所以,它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事业。”

大部分人,一旦干了航天,就再割舍不下这份事业。胡志勇去过30多次发射场,每一次,他都跟第一次时一样激动。他指着自己心脏的位置说:“这里,总是热乎乎的。”(记者 张盖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精神,传递更多科技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