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
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自1984年10月获批设立以来,开发区一直将招商引资视为立足与发展的生命线。
持续改革创新,激发招商活力,全区招商引资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建区至今,累计招引52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来区投资,汇聚各类市场主体近6万家、工业企业3100多家、外资企业1900家、世界500强项目125个,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大数据、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潜力产业的格局。
筑基:组建专业团队,实施全员招商
从“拾到篮子里都是菜”到“抬高门槛招商选商”再到“招大商引好商”,开发区不断调整优化招商体制、积极转变招商思路、大胆创新招商方法,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更好更快发展。2000年8月,统筹负责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的投资促进局设立,抢抓加入WTO、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国别、地区有针对性地组建5支招商队伍(后拓展至7支),全力开展对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在实践探索中,开发区逐步认识到,招商引资不是几位领导、某个部门的“独角戏”,全区各部门掌握行业优势资源也应参与其中,形成“管委搭台、大家唱戏”的全员招商格局。自2001年开始,开发区对全员招商进行动员部署,向各直属部门、派驻单位下达与绩效奖金挂钩的招商引资指标任务,多招多得、少招少得、不招不得,充分激发全区干部招商热情,并在实施当年就取得显著效果。
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实施全员招商, 招商引资实现从“招”到“选”的根本性转变,在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上也不断突破。开发区先后引进通用东岳、富士康、LG电子、首钢电装等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龙头骨干项目,为产业聚集打下框架,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变革:突出产业引领,活用社会化招商
“如何招到最适合、最优秀的项目?”打破思维桎梏、破旧立新,2018年末,开发区推动招商体制机制大变革,构建起“1+9+6N”大招商格局。
“1”,就是1个专业招商牵头部门--招商局,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9”,设立1个中韩(烟台)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和8个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形成9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招商平台。由原来的分国别、地区招商转变为分产业招商,重点突破产业链招商、兼顾区域化招商。“6N”,围绕集群招商协同组合、产业招商中介、招商顾问及招商信息提供人等6个方面分别建立N个招商共同体,形成内协外联互相配合、全员招商社会招商协同并进的招商网络。
此外,在社会化招商方面,开发区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先后与日本翰林院、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等4家知名咨询机构、15名国际招商顾问签约合作,实施委托招商。
依托“1+9+6N”大招商体系,引进落户西港区LNG、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海洋经济科技综合园以及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四新四化”项目,以招商资源集聚推动招商引资成果集聚,以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蝶变:借力国资平台,突破混改招商
2019年,根据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委会+公司”机制的要求,开发区相继组建了经发集团、城发集团,承接由管委会剥离的开发运营职能。
为进一步挖掘国资平台招商潜力,充分发挥在嫁接项目、嫁接资源、嫁接资金方面的优势,助力开发区市场化招商引资工作和经济发展,由经发集团设立招商发展公司,通过企业化的运行手段、专业化的队伍构成,灵活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资源的拓展和维护、投资环境宣传、产业研究、项目信息捕捉、项目洽谈跟踪等服务。
然而,开发区对于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借助招商发展公司平台,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国资招商平台混改,率先在省内混合所有制招商公司方面实现破题,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招聘、市场化薪酬,形成1+1>2的改革合力,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无止境,奋发有为再起航。站在新的起点,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龙头企业配套、深化央企合作、未来产业招引等方面持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坚持以项目招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烟台市现代化滨海新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