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透视低碳建设的“园区实践”

   2021-07-06 苏州工业园区
36
核心提示:以能源变革透视未来发展,以协同创新推动融合发展,近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可再生能

以能源变革透视未来发展,以协同创新推动融合发展,近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主办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在苏州工业园区拉开序幕。

走进园区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处处彰显着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活力。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园区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形成了涵盖能源利用、产业优化、社会管理等多领域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绿色已然成了这座现代化新城的重要“底色”。

优化能源结构?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绿色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一个个响当当的称号镌刻在园区的绿色发展“成绩单”上,背后则是一次次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探索与尝试。

人们常常赞叹于金鸡湖优美的自然景色,不为人知的是这里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同样筑起了一道动人的“绿色风景线”。园区积极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使用,构建多能协同的智慧能源体系。大力支持光伏、储能、分布式燃机、智慧平台等156个能源互联网项目落地,累计并网、备案分布式光伏容量超170兆瓦,备案充电桩(枪)1430台,建成储能项目6个,此外园区内已投入运营金鸡湖1.25兆瓦天然气分布式、工研院“六位一体”0.4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尚美楼宇式0.4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餐厨垃圾处理产生沼气项目及LNG存储气化站等,基本形成了“光伏-储能-充电桩-天然气分布式”区域能源互联网络。“十三五”时期,园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仅0.74%,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较“十二五”时期下降3.5个百分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稳步下降态势。

推动转型升级?有力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早在2008年,园区就被认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变废为宝。目前,园区循环经济重点示范企业已达100家以上,小微企业废弃物收集平台为江苏省首个收集平台试点,于2019年年初取得经营许可证,至今累计接收2784批次、879吨危险废弃物,服务近400家小微企业。

2017年,园区凭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中的创新举措和成果成功跻身首批全国绿色园区。截至目前,尚美、友达光电、通富超威、耐世特、码捷、三星半导体、绿点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博世、德尔福、春兴、和顺、雅士利入围省级绿色工厂,大金空调、三星电子、宝时得等多款产品入选绿色产品,德尔福入选绿色供应链,这些先进绿色典型有力发挥着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化发展,园区有序推进开展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提升企业节能绿色意识,加强能源管理。作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性工作,能源审计自2007年实施,对园区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情况进行梳理、找出节能潜力。近三年,园区已完成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全覆盖,用能量1000吨-5000吨的企业完成能源审计55家,两类企业能源消耗量覆盖规上工业83.4%。

此外,园区通过设立节能循环低碳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进一步推进节能循环低碳发展工作,鼓励全区企业单位积极开展节能改造,促进区域节能减碳工作的完成。自2015年以来,该专项资金共计扶持节能技改项目4282.75万元,累计节能量8.79万吨标准煤,提高了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能源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而全国领先、全省首创的“绿色智造贷”也从“金融活水”的源头推动企业绿色转型,通过风险补偿资金池的设立,解决一直困扰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倡导绿色生活?有序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

小手牵大手保护植物、从我做起践行垃圾分类……在园区各个社区,绿色生活从来不遥远。2016年,园区出台全国首个园区层面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尝试在社区层面倡导绿色生活,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园区“产城融合”特色的低碳社区试点,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为基础的低碳社区发展模式,目前已评选出11家试点社区。

与此同时,园区全域459个居民小区已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2020年全年收集并妥善转运各类有害垃圾34.68万吨,避免有害垃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建立网络+线下回收体系,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再利用;其他垃圾实现统一收运区域全覆盖;厨余垃圾每日产气约15000方,输送至燃气管网,每日提取毛油约12吨,出售至有资质的生物柴油加工单位,每日产生沼渣经脱水后的污泥30至40吨,送至热电厂焚烧处置,有效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绿色建筑和绿色出行也是绿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中新生态科技城等区域为重点,积极推广以节能环保、自然采光、雨水收集为特色的绿色建筑,获评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多年来,园区还注重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推广普及电动汽车,通过“以桩促车、以车引桩”,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投放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建成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公交车辆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时定位和站点预报,累计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400余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余辆,每辆车使用频次8.2次/天。

在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园区下一步将积极制定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