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高新区坚持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以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为主的“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初具规模。
坚持产业规划,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效应
高新区坚持科学的产业规划理念,结合园区实际,立足特色布局,突出产业内容,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在做大“一主”和“一新”产业的同时,智能装备产业强势崛起,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一方面,高新区突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引进一批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企业,以雄邦、鸿图等重点企业为支撑,不断探索汽车电子、汽车轻量化部件、新能源汽车“三电”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获得“中国压铸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第二,突出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建设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以深南电路、丽智电子、中科仪等企业为龙头,深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5G通讯项目领域,积极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新地标;第三,突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智能制造产业为突破口,以江海储能、创斯达、大族激光等企业为主力,推进一批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迈向新台阶。
坚持产业招商,加快重大项目攻坚突破
近年来,高新区不断优化招商机制,配优配强招商队伍,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利用上海、苏南产业优势和外溢效应,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中高端开展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持续加快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和高质量项目集聚,被评为“2020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去年,共签约包括中科仪、富创、九天真实等在内的“一主一新一智”产业项目38个。近三年,高新区80%的产业项目归属三大产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中PCB板块涉及的铜箔、薄板、厚板、基板及制造的全链条已经形成。在去年各行业普遍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该板块销售收入逆势增长20%以上。去年10月,高新区与国家集成电路零部件创新联盟合作,在南通高新区设立国家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目前已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入园,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注入了新动能。目前,“一主”产业链重点企业达32家,主要涵盖汽车铝压铸及上下游、汽车配件等产业。“一新”产业链重点企业达43家,主要涵盖高端印制线路板制造及上下游、被动元器件、车用电子、芯片设计等产业。“一智”产业链重点企业超40家,主要涵盖智能电网、通用机械、专用机械、高端精密不锈钢等产业,“一主一新一智”产业集群渐成主力舰队。
促进项目转化,坚持“亩产论英雄”
高新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服从项目快、一切为了项目干”蔚然成风。一是项目建设提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强化全流程管控、全要素保障,去年全年重大工业项目开工15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开工2个,22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目前,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加快镨赛精工科技、震旦智能、中科仪、富创精密等重大项目建设,再掀项目建设新高潮。二是促进项目转化,坚持“亩产论英雄”,在招商和项目落地过程中,紧盯产业层次、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率和税占比四个硬性指标,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对低效企业、低效用地采取开发利用、增资技改、引导盘活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置,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三是抓好项目服务,高新区营商环境有速度也有温度,无论是项目从落户前到落户后,还是从围墙内到围墙外,高新区始终坚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细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精准化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有序推进全链审批工作,“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比重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不断提升。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企业服务,深入破解企业用地、人才、资金等一批焦点难点问题,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在纾难解困中提升对企业的护航能力。
高新区将进一步聚焦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聚焦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搏精神、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担当,追赶超越、跨江争雄、勇当先锋,当仁不让当龙头,心无旁骛抓项目,凝心聚力搞创新,攻坚克难破瓶颈,打造成为通州硬核区“第一支撑”、改革开放“第一窗口”、现代化建设“第一阵地”,奋力走在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前列。
来源:南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