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南通市海门区:科技赋能,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2021-06-09
35
核心提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海门全区上下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统筹科技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海门全区上下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统筹科技创新资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建设,“科创动能”正在海门这片热土快速集聚。第一季度,全区高新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56.5%、56.6%,分别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幅7.5、7.6个百分点。

聚焦“一带两核”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謇公湖科创中心是南通地区首个PPP科创园项目,以武汉大学丰富科研资源为依托的武珞科技园于去年获评省级众创空间,“海智杯”获奖项目“奥勃纳机电”的领衔人、海归博士王博然被评为江苏省“双创博士”……如今的謇公湖畔,科创载体竞相登场,科创实力日益增强。

謇公湖科创中心是海门构建“一带两核三基地”区域创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今年,区委、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创新突破,以打造“一带两核三基地”创新高地为统领,统筹谋划海门创新驱动发展,聚集优势创新资源。

今年以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入融合,按照逐步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总体思路,建设海门科技创新引领区,打造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创新生态;临江新区继续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爆发力强、潜力大的生物医药项目,加速集聚一批国内外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化速度快的项目,构建生命健康产业链;三厂工业园区构筑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设全市一流的大生高新技术产业园,着力打造沿江科技创新带重要支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力样板区……

优化机制保障

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今年3月,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20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名单,招商局重工榜上有名,成为海门首家获此殊荣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年来,招商局重工按照全区科技创新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机制建设,在产品开发、工艺提升、智能制造及数字信息等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海门高质量发展。

位于海门开发区的江苏国控电力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低压配电设备产品的科创型企业,去年获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和“南通市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一笔500万元的‘苏科贷’为我们企业科技创新、新品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公司今年将申请新增不少于10个实用新型专利。”该公司科技创新部负责人介绍。这是海门不断优化政策机制保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缩影。

今年以来,海门通过积极完善科技政策,研究制定《创新海门三年行动方案》《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实施意见》等,加大科创类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企业技术需求挖掘分析力度、产学研合作活动组织力度,优机制、扩开放,使得全区科技创新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坚持打好扶企惠企“组合拳”,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基础上,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区还组建了科创委,成立了科创投集团,设立了科创股权投资基金,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精准科学施策

大力培育科创企业

连日来,区科技局各调研小组赴振康机械、康佳智能、通光线缆等企业走访调研,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上门走访、全力服务企业创新,是区科技局今年培育能够担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海门队”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全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7%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43.8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培育招引科创项目8个,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计划,加快构建从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到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加速发展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且前景广阔的科创型企业,为海门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同时,不断强化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培育“种子选手”,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聚焦核心领域,培育一批能申报重大科技项目的“省队选手”“国家队选手”。

区科技局还成立了科创项目推进专班,全力攻坚科创项目。今年以来,全区签约科创类项目18个,华为(海门)数字创新中心签约落户,三星镇引进的3家高企整体迁移工作已进入实际操作程序;开发区排摸出的16家企业和其他区镇排摸出的13家企业正按照南通科创项目认定标准,清单化组织推进。

来源:海门区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