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拥抱一体化 打造样板区 奋力实现垂直崛起

   2021-07-21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
65
核心提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渠渠相连,莲动荷影;万顷松涛,白鹭齐飞……走进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满目的碧水青

【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渠渠相连,莲动荷影;万顷松涛,白鹭齐飞……走进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满目的碧水青松,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令人陶醉。

作为芜湖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湾沚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湾沚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新芜经济开发区,紧扣建设安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奋力实现湾沚垂直崛起的目标,拥抱一体化、聚焦高质量,狠抓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创新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创新创业升级试点开发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安徽中西(新芜)国际合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50余项荣誉称号,全省园区综合考核评价工作连续五年获省政府表彰,带动芜湖县(现湾沚区)进入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

推深开放合作 做优“双招双引”

在“双招双引”战场上,始终保持着强劲的“战斗力”。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新芜经开区全面深化开放合作,主动求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创新招商模式,确保招引力度不减、项目对接不断,全年签约项目95个,协议总投资额达270亿元。

当前,新芜经开区着力发展“一新一轻一重”产业,即航空临空产业、电子电器暨健康生活家电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一新一轻一重”,新芜经开区强化“招龙头带配套、招配套引龙头”,在巩固驻点招商、区域招商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基金招商、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地图招商,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产业一个专班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以来,“一轻”签约领晨半导体、长江电器、众辰电子、真兰仪表等一批高质量项目,“一重”签约中创车辆装备、克莱美特汽车、银峰铸造精加工等项目,开发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开发区共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145.75亿元。

为继续做好“双招双引”工作,新芜经开区深入推进“区块链”合作,加快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项目合作,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优质项目;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育扶持力度,集聚和培育一批研发水平高、自主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人才团队。

畅通创新血脉 推动“四链”融合

牢牢把握“第一生产力”,多管齐下畅通创新的“血脉”。新芜经开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 走好“科创+产业”之路。

近年来,新芜经开区通过结对共建、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科技成果研发平台。北航创新园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禾田汽车、航瑞航空通过国家级CNAS认证,永裕汽车等9家企业获安徽省专利奖,中汇瑞德电子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电科钻石飞机获评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开发区高企总数达15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共计61家;拥有1家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4家国家CNAS实验室、1家国家计量认证(CMA)的检验检测中心以及一大批省级创新平台。

为了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新芜经开区加大技改投入,2020年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的政策意见》,完成技改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62.6%;17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列入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技改设备投资达4.5亿;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示范应用企业占芜湖市近二分之一,工业强基技术改造设备补助企业占芜湖市三分之一。2020年,获得“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的省政府督查激励。

为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和企业含金量、含技量、含绿量、人均量,新芜经开区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2021年列入安徽省投资导向计划中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达63个。

目前,新芜经开区力推“三年高企倍增”计划,力争今年高企总数突破200家;加快推进省“256”创新体系落地见效,实现省“尖20”计划零的突破;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实施50个总投资超50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聚力深化改革 创优营商环境

全力优化“四最”营商环境,让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开创新局面,新芜经开区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企业方不方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评判标准,在全心全意为企业和群众创优服务中找准改革新定位。

借助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新芜经开区推进“创新园区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结”改革试点,真正实现“涉企事项办理不出开发区”“线上办理不见面”“7×24小时不打烊”,目前90%涉企审批事项均能在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大厅直接办理,工商注册设立登记等事项更是实现线上系统不见面智能审批,涉企办事如网购。2020年本松新材料、爱果乐健康智慧家居等63家企业通过办理施工许可承诺制提前开工建设,全年承诺制办件127件,占芜湖市60%以上。

如今,在新芜经开区,“拿地即开工”已经成为常态。自去年承担安徽省“标准地”改革试点以来,新芜经开区工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建设,已完成450亩“标准地”的挂牌出让,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率。今年上半年,新芜经开区成功组织2次集中开工投产活动,21个项目总投资165亿元。

“四送一服”作为安徽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同样也是新芜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发力点所在。2021年,新芜经开区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联系、入千企”工作,做好为企服务的“四大员”,即政治辅导员、政策宣传员、发展勤务员、安全保卫员,走访调研企业近440家次,现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60多个。

政策咨询、金融服务、企业用工……企业之所急,就是新芜经开区之所想所解。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政策培训,为企业发放技能型人才补贴、人才公寓补贴,为春节留芜过年人员发放红包,组织银政企对接会、完善投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担保资金、过桥资金……在新芜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打造“红色新芜” 凝聚跨越动力

凝聚磅礴的“红色”力量,奋勇实现湾沚垂直崛起。新芜经开区非公党建工作长期以来走在安徽省前列,2020年被评为全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工委、省商务厅决定在新芜经开区召开全省园区非公党建工作现场会,观摩学习新芜经开区非公党建工作经验、部署全省园区非公党建工作。

近年来,新芜经开区围绕“一新、一轻、一重”产业定位和“两区三基地”建设目标,充分整合园区既有资源,聚焦产业链党建,突出区域化管理,促进非公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嵌合,打造“红色新芜+”党建品牌,奋力建设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开发区。

聚焦组织建设一体化,促进排查组建常态化;依托阵地服务共享化、打造为企服务精细化;落实经费保障专项化,推动园区党建智慧化。以“六化”为引领,新芜经开区探索出大量富有自身特色的做法,让党的建设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围绕产业集群,提升组织覆盖。新芜经开区按照“1+3+X”的模式(一个政府部门+三个龙头企业+若干个非公企业)成立芜湖航空产业党委,依靠党委“领头雁”作用,示范带动70余家航产企业,组建党组织36个,党组织覆盖率达到55%,全力推动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龙头带动、项目推动、条块联动”的组织模式,让航产党委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攻破一批航空领域“卡脖子”难题,使得第一架“安徽造”飞机在湾沚翱翔蓝天。芜湖航空小镇成为了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唯一产业发展考察地。

找准融入企业共振点,才能让党的建设更具生命力。新芜经开区党工委积极探索企业、机关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党建联盟”1+1+1>3的效果。今年以来,结对单位已开展联席会议、文体活动、慰问、参观等各类活动45次,开发出农产品直供企业(明珠菜篮子工程)、扶贫帮困跟踪服务等基层党建新模式。园区还积极开展了“党旗下的微创新”活动,利用“五微”项目(微建议、微技改、微服务、微节约、微环保)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党员技术能手、专业人才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掘了企业员工集体智慧力量助推了企业党建与经济融合发展。盾安中元党支部牵头研发铜件环保清洗工艺,每年仅在降低成本这一项上,就为公司节约了600多万元支出成本。

以党的建设为契机,深挖产学研合作。新芜经开区打通产教融合的“新芜路径”,主动对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于2019年启动了“党建赋能 校企直通”基层党建项目,旨在全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针对园区需要的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以校企沟通协调长效机制为突破口,将供给端和需求端进行无缝对接。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党组织联建,进一步促使产教两端在技术创新、人才供给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动融合。目前已经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域业务学习38场、对接活动上百场;一对一服务企业百余家,促成巨隆液压等48个企业校企合作项目近100个,助力禾田汽车等企业发布了76项课题,解决企业问题近400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芜经开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以“再吃五年苦、不负‘十四五’”的拼劲、干劲、闯劲,奋力建设安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湾沚垂直崛起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