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华日报(头版):苏州高新区十年砥砺前行迎来“怒放的生命”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爆发式成长

   2020-09-03 新华日报(头版)
39
核心提示:苏州高新区十年砥砺前行迎来“怒放的生命”协同创新助推产业爆发式成长新华日报 2020年8月28日 头版8月21日

苏州高新区十年砥砺前行迎来“怒放的生命”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爆发式成长

新华日报 2020年8月28日 头版

8月21日,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大会传来消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中国兵器214所、苏州大学、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战略合作。紧接着,中国兵器214所又与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苏州科技城医院与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等战略合作。

区内科研院所、大学、医院、企业高频“牵手”共建产学研医合作项目,是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迈入协同创新崭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精心打造,把苏州高新区作为全市生物医药的‘两核’之一。”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虎丘区区长毛伟表示,扛起为“一号产业”献力的使命担当,苏州高新区将集全区之力,全力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产业链条”,提供更精准的“要素供给”,为产业进入“爆发式”成长期营造最优发展生态。

苏州高新区是我省“一区一产业”战略布局中唯一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地区。过去十年多时间,苏州高新区始终围绕着“集聚”做文章。十年“磨”成了一个产业集群,集聚起超4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引进了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江苏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等大院大所;还“磨”出了较完整的产业配套,区里规划建设了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成立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制定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设立起3个专业风险投资基金和1个产业引导基金。

去年,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根据不久前发布的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年规划,到2022年该区相关产值要超500亿元,2025年产值超800亿元。“每两年实现翻番绝非易事,但我们这里已有积累十年功力,不少科研院所、企业拿到注册证即将投产,可以说是‘蓄势待发’。”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陶冠红认为,这个时候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助力区内医疗器械产业挺进“爆发式”成长期,协同创新就是为破解瓶颈使出的利器。

创新协同首重平台建设!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落地苏州高新区,拉开了医疗器械产业高端资源向苏州城西集聚的序幕,最关键带来了高端人才的集聚。苏州医工所内现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0人,中科院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8%;集聚效应延伸到所外,当下有42位苏州市级以上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在苏州高新区奋斗拼搏。

“医疗器械属于学科、技术层面都高度交叉、集成的高技术产业。这个产业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必须‘抱团’各学科顶尖技术,通过大跨度整合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党委书记杨洪波告诉记者,两年前,所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通过验收,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其高灵敏的相机模块的核心技术——emccd芯片就来自相隔不远的中国兵器214所。

原始技术需要积累迭代的过程,远非一日之功,打破“院墙”协同创新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兵器214所所长徐春叶与杨洪波有强烈共鸣。近段时间,苏州高新区内医疗器械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高校、医院等高频“牵手”,在他们看来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裂变”反应,这个过程中苏州高新区扮演了重要角色。徐春叶举例与微木的合作就源自上月中旬他在苏州高新区策划的医用智能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论坛上的一次分享。对方公司负责人得知其有特种气体传感器技术,当即表达出强烈合作意向,正好所里对医疗器械领域布局有规划,双方“一拍即合”。

这次发展大会上揭牌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站,就是一个新平台。该工作站将致力于打造成推进和服务地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典范、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人才库建设的重要基地、企业提档升级的咨询智库、产学研用促进的重要平台;苏州高新区科技城与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共同成立苏州市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医学转化中心,签约各方将聚成合力,协同推动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与应用。

有了平台,还要加速互动,大院大所的“最强大脑”和制造业的“发达四肢”才能真正协同起来。“医疗器械企业前期投入大、成长周期长,在产品销售前,最难的是融资问题。幸好地方政府了解行业特点,分阶段提供了精准支持。”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于2009年在苏州高新区创立,总经理王皓峰介绍,公司在初创期享受了三年的租金资助,获得注册证书后又拿到了500万元奖励。“如今,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已投入生产和销售,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又开始为我们对接合作资源。”这次大会上,长光华医与苏州科技城医院签署了“共建免疫学研究示范实验室”合作协议。

紧随长光华医节奏,苏州高新区一批医疗器械企业火速挺进爆发期。速迈医疗在国内口腔医疗行业奠定了细分领域第一的品牌地位;法兰克曼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外科吻合器领域排名世界第三,在中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康多机器人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

“我们仅用3年时间,就建成国内第一条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生产线,行业同仁都惊呼‘难以想象’。”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苏州高新区创立,主要进行国际前沿的微创型人工心脏设计研发。“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创新、孵化、服务、载体、金融平台都在公司‘门口’,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公司创始人徐博翎说,得益于苏州高新区优质的产业生态,公司成立次年就获批省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成立3年就走到了预计6年才能发展到的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本报记者 陈雨薇

本报通讯员 施 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