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2016-05-30 天津市科委
36
核心提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高新区)于1988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高新区)于1988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由华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南区、未来科技城北区、塘沽海洋科技园四部分组成,辖区面积近230平方公里。2014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滨海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年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天津市创新资源最为丰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最多、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重要区域。未来,滨海高新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一、科技大项目拉动经济增长
  高新区始终瞄准世界产业前沿趋势,以培育产业生态为主线,以创新招商模式为抓手,通过加强平台建设,项目集聚效应不断显现,随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区域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4亿美元,同比增幅18%;内联引资累计完成178亿元,同比增幅20%。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2亿元,增长1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增长1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亿元,增长超过35%。经济增速及增量连续4年在天津排名第一,确立了在滨海新区和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地位,同时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全国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15年6月28日,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滨海高新区落户,该项目依托萨博汽车技术平台,为突破长期困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瓶颈提供机遇。拥有全球领先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华泰汽车已投入生产。同时,高新区还在全力打造以力神电池、波士顿电池和汇安汇电池隔膜为核心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和以协鑫集团为核心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产业链。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迅猛发展。作为国内唯一的掌握光热电站各个系统最核心技术的天津滨海光热项目,将打造中国首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成为国内光热领域的先驱。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潜力巨大。高新区聚集了天津市70%的软件企业和53%的系统集成企业,形成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优势产业链,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60%。曙光公司“星云”计算机在第三十五届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中排名全球第二,并且连续4年位居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市场总份额第一。
  “十三五”期间,滨海高新区将有梯度、有重点地推进产业发展,率先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特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5+1”新型产业体系。
  二、小巨人企业枝繁叶茂
  滨海高新区自2005年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2008年推出“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以来,10多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成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高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143家,数量位居天津市各区县第一,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36家。
  高新区培育科技小巨人的成功经验也成为天津市的区域发展战略。2010年,天津市开始全面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
  回首高新区的发展历程,这些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成为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拥有有效专利14344件,占全市比重达到13.8%。在培育和聚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道路上,高新区一直在探索,特别是获批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后,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企业只需在网上申请,就可以享受到由政府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并免费提供的初创服务、高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分析测试服务、新三板挂牌服务等,满足了企业多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创通票推出半年,198家企业通过了高企认定,相当于2014年的3倍;1200家企业借助创通票申请下来8000多件专利,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在创通票制度下,企业受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集聚到这个平台上,创新创业的生态链在高新区正不断完善。此外,高新区在提升改造传统孵化器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营造新型创业服务载体集聚区。
  “十三五”期间,滨海高新区将全面推动科技小巨人企业跨越式发展,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为此,高新区将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安排20亿元人民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实施企业“千百十”培育计划、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升级版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等服务措施,全面启动高企培育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在滨海高新区内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突破5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00家。
  三、宜居宜业科技新城
  近年来,滨海高新区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提升改造软硬环境,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文化培育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产程融合,提升环境配套,努力建设“美丽高新”。
  华苑科技园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的集约利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消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高度最高的智能停车楼,已在高新区落成并进入试运营,真正实现节约占地、智能停车、节能环保。同时建设了多个公园、街景小品,已成为区内亮丽的风景。特别是天津首个以由工业废弃物为原材料的雕塑公园——高新区“旧物·志”主题公园的落成,向社会宣示了高新区对生态环保的关注,对绿色发展的追寻。
  滨海高新区未来科技城2014年8月起在全国率先试行项目准入标准。同时,未来科技城的各项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来自各地的创新人才开始在这里安居乐业。
  塘沽海洋科技园和新河街、新北街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与认可,成为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友好和谐社区。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滨海高新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推进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打造了多个知名文化品牌。2014年,滨海高新区成功引进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户外音乐节品牌——“草莓”音乐节,也成为天津市首次举办的大规模户外音乐节。滨海高新区不断完善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致力对接文化产业,着力培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软实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事业繁荣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格局。
  四、京津创业新家园
  今年4月,位于滨海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北区的京津合作示范区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承接首都资源转移和大项目建设。
  根据此前滨海高新区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共建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合作协议》,京津合作示范区总规划面积38.0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8万,京津优先支持教育、医疗、科研等资源向示范区集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京津合作示范区将作为首都非核心功能分散疏散的承接平台之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京津两市共建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也是一大亮点。今年2月,由滨海高新区和中关村企业瀚海智业集团合作共建的“滨海—中关村瀚海117国际创新港”在滨海高新区揭牌,这也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第一个示范平台。
  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之前,滨海高新区就在谱写京津双城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高新区现有的1.2万家企业中,35%以上都和北京有着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从早期的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中科系企业,到近几年的航天五院、华泰汽车、天地图、中节能、合纵科技等大项目,一批批北京的高端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滨海高新区,成为高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去年以来,高新区共引进北京的众创空间12家,占到众创空间总数的30%以上,有力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高新区将围绕“聚焦大项目、推动大开工、实施大整合、建设大平台、推动大改革”等五大重点,确保5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37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总投资532亿元的38个项目竣工投产。同时,实施未来科技城北区大会战,启动京津合作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并力争年底前具备项目入驻条件,进一步承接首都资源转移。
  “十三五”的大幕已经拉开,滨海高新区将继续奋勇前行,围绕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辐射带动、服务民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37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在“产业高端、排放趋零”的前提下,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