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创新驱动高度重视,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聚全省之力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1、抓改革。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形成覆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创新政策供给体系。突出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进机制,“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的责任机制,依据市场和创新绩效评价进行后补助的激励机制,统一指南、发布、受理、论证、公布、平台的“六统一”管理机制,有效激发了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2014-2015年,配套政策共兑现省补助11.5亿元,引导市县先行补助14亿元,拉动企业研发投入80多亿元。2016年经申报和初步审核,拟对1200多家单位给予政策补助,拟补助经费4.8亿元。
2、抓转化。遵循科技转化的规律,突出高端引领抓转化。在全国率先探索“人才+成果+金融+基地”的模式,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省市联动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团队落户安徽省转化高端成果、创办领办企业。已招引落户160个团队,省扶持团队40个,分别给予1000万、600万和300万元参股支持。突出政策激励抓转化。深入实施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试点,对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在皖转化成果给予10%补助,对企业转化成果获认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新药和动植物新品种给予奖励。突出依托“双创”抓转化。实施“江淮双创汇”行动,确保“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路演、月月双创汇,次次有收获”。全省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6家,吸引创客2000多人、投资机构50多家、路演项目300多个。
3、抓产业。遵循科技培育的规律,坚持围绕产业建设创新平台。聚焦全省优势产业、企业和学科,择优支持培育高水平实验室,全省已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61家。突出研发、培育、集聚、转化,探索建设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48家。围绕产业突破关键技术,部署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省市联动分别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的资金补助,3年一个实施周期,滚动支持、动态调整。围绕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对企业购置研发仪器设备、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等给予补助奖励。围绕产业培育高新企业。按照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层次实施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落实高企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抵扣优惠政策,2013以来累计减免税收184.5亿元。
4、抓布局。遵循科技聚集的规律,统筹配置创新资源,加快构建以合芜蚌为示范引领、创新型城市为载体、高新等园区为支撑,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等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强化合芜蚌示范带动。支持试验区在重大政策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主要创新指标均占全省60%左右。强化创新城市和园区聚集。支持有条件的市开展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1个、省级6个。支持建设国家级高新区4家、省级1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8家、省级30家。强化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省市共同集聚创新资源,支持不同地区立足自身特色和产业基础,明确科技主攻方向,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1家。对皖北三市和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在创新政策落实上给予上浮20%的优惠。
5、抓金融。遵循科技结合的规律,加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抓产业投资基金。省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招标参股发起设立总规模81.5亿元的3支子基金,已累计投资项目35个,投资总额15.5亿元,其中省内项目11.7亿元;招标组建总规模6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总投资规模228亿元。抓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截至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8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4家,69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20.6亿元,每个企业平均融资3000万元。抓天使投资发展。推动省投资集团、信用担保集团与各市合作设立天使投资基金13支,资金总规模20亿元,重点投向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创业期企业。抓金融支持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省、市分别按企业缴纳保费的20%给予补贴。实施专利权质押贷款,全省质押融资额达6亿多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