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字,让“澎湃动能”遍布大河南北
——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三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技术创新,还需要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涉及企业、人才、研发机构、平台载体、政策激励、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只有科学研判、实事求是、落地有声,才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为济南今后的创新之路谋篇布局: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人才强市,营造优良创新生态,打造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正驱动济南发展升级蝶变,并不断激发出更加强劲的澎湃动能。
科创引领 千帆竞技乘风破浪
这是科技创新大显身手的时代。济南加强前瞻部署、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让各类创新主体在这里迸发强劲活力。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舞台上的主角。今年,在市场受到疫情冲击的状况下,邦德激光却立足济南实现逆势上扬,国内市场保持了30%以上的业绩增长,其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广受追捧。 科技创新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在济南,坚持自主研发、紧握核心技术,邦德激光不是个案。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服务器市场第一把交椅……多个“中国第一”记录着浪潮自主创新之路;全国第一张区块链数字营业执照、企业开办全国最短用时纪录、全国第一张医保电子凭证……凭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山大地纬斩获多项“第一”;作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济南企业,华熙生物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的突破,打破国际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和法规高壁垒,进入国际市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来,济南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档升级,高标准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编制,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入省级战略。齐鲁科创大走廊、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全市科技事业的发展成就、改革创新,正为打造科创济南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优渥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是广大科创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的时代。济南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让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在这里竞相迸发。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山东创新院是中科院在济南设立的第一个实体研发机构。项目落地后,创新院在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方面形成了两个“拳头产品”,未来的产值预计在百亿元左右。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为企业机构、产品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赋能,也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首选沃土。一批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和科研院所落地,推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汇聚起全球先进技术成果落地济南,助力科创济南加快打造。一系列落地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出任名誉院长;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与近百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27个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孵化企业近70家;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注册成立,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 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与引领。近年来,济南还先后制订出台了《济南市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济南市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奖励政策》《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释放制度红利,优化创新生态。 济南超强的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我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30项。全市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从5家增至49家,总量居全省第一。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从572家增至926家…… 创新成果加快落地。R&D占GDP比重达到2.3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02件。截至10月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57.52亿元。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13家,新增国家标准12项,新建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38家,总数达215家,其中“中科系”院所达14家…… 新型研发体系效果显著。山东产业研究院已汇聚91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创立64家科研机构,实施300多项发明专利,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孵化99家高技术企业,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海康威视、颐高、甲骨文、京东集团等一批“AI国家队”、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和项目先后落地…… 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成效突出,济南市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名单中排名第81位、全省首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海外引才认定数、“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均居全省第一位。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2.6%……创新的脉动,在济南随处可以感知。
高质量发展 打造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城市创新的浪潮,未来将怎样奔涌向前?一条科学谋划的路径清晰可见——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承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推动济南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济南微生态医学、济南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山东省实验室向高端前沿发展,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高水平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开展创新竞赛活动。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快推进高校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成果的熟化和转化,鼓励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大学科技园。推进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建设,打造辐射全省、链接全国的技术转移枢纽……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普惠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打造最优引才环境、最优发展平台、最优金融服务。持续实施泉城系列重点人才工程,体系培养、精准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才特区”和全国人力资本产业高地…… 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统筹优化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引导,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省双创示范基地等……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踏实。站在新起点上,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必将不断优化创新布局、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创新动能,让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